今年「2008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初選名單揭曉,共計389本書籍爭取金獎,30本書入圍,初選評審團指出,「21世紀是眼睛搏命的年代!」從參賽作品就可看出台灣書籍設計者分為兩種趨勢,一是「把書當成舞台」,希望第一眼就直接吸引讀者,實驗性與行銷並重;二是強調「書的味道」,走簡約設計風,讓讀者親近時就會感動及快樂。

「2008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是國內唯一的書籍設計比賽,迄今已舉辦第五屆,由新聞局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協辦,今年報名件數激增,從去年的273件變為389件,多了116件,成長比例驚人。

金蝶初審於師範大學圖書館舉行,評審陣容堅強,涵括設計界內知名的實務及學術代表,包括享譽國際的書籍設計師兼台科大教授王行恭、設計師李男、設計師劉開、師大美術系教授施令紅、及本屆國家文藝獎美術類得主林磐聳教授共五位。

2008金蝶獎分為「封面設計獎」、「整體美術與裝幀設計獎」及「書籍設計創意獎」,評審召集人王行恭指出,書的封面就像一個人的「臉」,而書的扉頁、書衣、書名頁的設計,就像是一個人穿上衣服,而且穿得很正式,如只考慮閱讀的功能,純文字即可達到,但是一本設計得賞心悅目的書,如同精心打扮的人,可以把閱讀的形式帶到另一個情境。

今年的入圍書籍中,可分為實驗性、簡約風的兩種不同走向,讓評審施令紅、林磐聳教授及設計師李男都印象最深的是自轉星球出版、王志弘設計的《不如去流浪》,施令紅認為,本書的特色是呈現「中西文融合」趨勢,李男也覺得《不如》是一種新的概念及形式。林磐聳教授指出,由田園設計所出版的《私囊》,是實驗性十足作品,林磐聳教授更說,「書籍設計對讀者而言,可能是第一眼就被吸引住的關鍵,代表創意是出版市場行銷工具!」

另外,強調「書的質感」、「書的味道」的作品,也是一波浪潮,評審劉開說,例如《流浪集》及《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都屬親近後會令人快樂及感動的裝幀設計。

至於首次舉辦的「書籍創意獎」,鼓勵沒有ISBN的作品,也有不少佳作出現,如實踐大學視覺傳達系製作的《手翻書》,十分活潑有趣。

本屆金蝶獎報名數量大增原因,除出版社踴躍參與,也開始有設計者主動促請出版社報名現象,王行恭也點出,台灣的書籍設計者已漸漸轉化為主動,不再侷限於出版社及作者的約束,並希望變成出版產業的一部份。

金蝶獎入圍的書籍共30本,將於2008台北國際書展的金蝶獎館中展出,2月14日舉行頒獎典禮,選出各類別金獎一名,可得獎金十萬元,及榮譽獎四名,決選評審將邀請國外書籍設計界名師如杉浦康平等人擔任。

img01.jpg 
↑金蝶報名初選十分踴躍。

img02.jpg 
↑初選評審於師大圖書館內舉行。

img03.jpg 
↑評審合照依序左起為設計師劉開、設計師李男、
台科大教授王行恭、基金會執行長黃寶萍、師大教授
施令紅、師大教授林磐聳。

 

2008金蝶獎決選
日期:2008 年 2月12日
地點:台北書展基金會會議室

img04.jpg 
↑金蝶決選實況。

img05.jpg 
↑右起金蝶決選評審日本杉浦康平、大陸呂敬人及
台灣王行恭三位亞洲名師。

img06.jpg 
↑左起金蝶決選評審德國書藝基金會執行長Uta及
香港廖潔連教授。

 

2008金蝶獎頒獎
王志弘獨領風騷,囊括「封面設計」及「整體美術裝幀」兩大雙料金獎

「2008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頒典禮,由書籍設計者王志弘獨領風騷,以《1982》及《不如去流浪》囊括「封面設計獎」及「整體美術與裝幀設計獎」兩大金獎,而「書籍設計創意獎」則在決選評審評議下,金銀銅獎從缺,由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第七屆畢業生的作品《我除以宇宙:動手手翻書》獲得榮譽獎。

「2008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是國內唯一的書籍設計比賽,迄今已舉辦第五屆,由新聞局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協辦,頒獎典禮中主辦單位新聞局長謝志偉表示,對於台灣書籍設計的進步,「金蝶獎」的舉辦助力不少,他也強調,對書本來說,「封面設計」其實才是第一個書名,因為會先吸引目光。

今年的金蝶獎初選共有389本書籍角逐,最後選出30本書進入決選,選出各類獎項的金獎得主。決選評審邀請到國際知名的德國書藝基金會執行長Uta、日本設計界巨人杉浦康平、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呂敬人、香港理工大學廖連潔副教授、及王行恭教授五人。

今天舉行頒獎典禮,新出爐的得獎名單,史無前例,由王志弘一人奪走兩項金獎,總計獎金高達廿萬元。書籍設計創意獎由協辦單位台灣師範大學副校長張國恩頒發,封面設計獎則由杉浦康平,整體美術裝幀獎由德國書藝基金會Uta女士頒發。

王志弘在頒獎現場成為焦點,他說,大多數的封面設計是先有書本的內容,才開始設計書皮,但王志弘說,少數的書籍是他可以發揮,先決定整個書的形式概念,再交由作者創作內容,這次金蝶獎「整體美術與裝幀設計獎」得獎的作品,由自轉星球出版的《不如去流浪》就是經由這種方式產生的。

《不如去流浪》的得獎,可說是出版社與設計者雙重良好溝通的典範,王志宏表示,這本書是他和自轉星球文化共同決定的概念。他由「流浪漢」發想,整本書設計成一個可以郵寄的包裹,為了符合真實的樣貌,他甚至還親自去郵局量尺寸與秤重。書的外皮是一個牛皮紙袋信封,內有兩本多層次的書籍,明信片,舊報紙,將流浪的時光緊緊收藏。

而「封面設計獎」,也是由王志弘的作品《1982》,由大塊文化出版,他也分享設計概念,他由作者提供的Homophobic(恐同症)這個字出發,因此他在封面上設計了一個「做防衛動作的人」,

評審團召集人王行恭指出,對於金蝶獎新增了「書籍設計創意獎」,卻金銀銅獎從缺,這是決選評審團,因為評審們對於這個沒有ISBN的獎項,有兩個期待,一是書的藝術形式展現,一是書籍的裝幀,這個部分,希望設計新秀們可以再多多突破及努力。

金蝶獎入圍的書籍共30本,目前也於2008台北國際書展的「最美麗的書主題館」與「世界最美麗的書」及「亞洲名家設計展」一起展出。

img07.jpg 
↑由協辦單位師範大學副校長張國恩(右)
頒發「書籍設計創意獎」給實踐大學媒體傳達系
得獎代表許峻誠教授。

img08.jpg 
↑由德國書藝基金會執行長Uta頒發獎金及獎座及獎金
十萬元「整體美術與裝幀設計獎」給得主王志弘。

img09.jpg 
↑由杉浦康平教授頒發獎座與獎金給「封面設計獎」
金獎得主王志弘。

img10.jpg 
↑本次「整體美術」及「封面設計」金獎
皆為設計師王志弘獲得,他抱著獎盃
跟獲獎書籍拍照。


延伸閱讀:《好樣,台灣平面設計14人》,積木文化出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0800

亞洲平面設計大師 
陳漢民(中國)、福田繁雄(日本)、靳埭強(香港)、白金男(韓國)∕專文推薦

放眼國際平面設計這一大千世界,絢麗多彩,正是由於各國家、各民族用他們特有的文化融入其中。中國的設計師應該有責任、有義務去不斷探索一條中國式的設計之路。客觀而言,台灣的平面設計師們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台灣多次參加中國大陸舉辦的平面設計大展,獲獎頗多,絕非偶然。──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協平面設計藝術委員會主任∕陳漢民

在這厚實的頁數裡,登場的十四位資深的平面設計師,他們的思想、信念、創作的超越,是年輕一代設計者追從的典範,也因為有他們,才能完成揭開台灣平面設計界的演化序幕。我想對台灣而言,培育多元領域的年輕設計師,是必要的國家政策。此時此刻,設計已經不是生意,設計乃是一種文化。──日本平面設計師協會會長、國際平面設計聯盟日本代表會員∕福田繁雄

三十多年來,在台灣參與眾多交流活動都使我獲益良多,最重要的是結識了一代一代的良朋益友,廖哲夫、王行恭、李男、蘇宗雄、程湘如、柯鴻圖、林磐聳、何清輝、游明龍、王明嘉、曾堯生、楊宗魁……,存在我心中有數不盡的名字,他們的友誼是可貴的,豐富著我的人生。《好樣:台灣平面設計14人》是本珍貴的典冊,它承載著三十多年台灣設計界的豐盛成果。──香港靳與劉設計顧問公司創作總監、《IDEA》世界百傑平面設計師∕靳埭強

台灣的設計風格,融合有大陸的豪爽作風和島國的細膩感,如此獨特的文化和傳統,這種獨創性,在國際間發揮著很大的影響力。《好樣:台灣平面設計14人》一書,收錄了活躍於當今台灣設計界十四位設計師多彩多樣的作品和介紹。他們的作品對評價台灣設計的現在和未來,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本書對於後輩設計人來說,是很寶貴的資料。──韓國成均館大學校設計學科教授╱白金男

歷史是各種事件一點一滴的累積。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期待本書的出版,不只是十四位設計師設計歷程與作品的紀錄,同時也是台灣本土設計史的史料,這是一項「史」的本體工作,對於台灣未來有關設計發展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意義,同時也希望本書的出版讓我們來嚴肅看待台灣設計史建立的重要性。──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商設計學系教授林品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