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03.jpg 
奧運為中國帶來了一股鴻大的力量,也為打開了世人對中國的好奇。在世界級的奧運建築中,我們見證了北京前所未見的風采,這裡是全球頂尖的建築實驗競技場。現在到北京,幾乎已經來不及看見被稱為過去的老北京了,隨處都是正被拆毀或已然拆毀了的胡同與正在興建的工地現場。奧運為北京帶來了什麼改變?  

鳥巢—國家體育場
首先看到Herzog & de Meuron建築事物所與英國著名結構工程公司Ove Arup、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合作的鳥巢──北京奧運國家體育場,整個建築透過巨型的網狀鋼構,不施一根立柱,以外觀即結構,結構即形體的極致表現獲得世界建築界的好評,整個國家體育場就像是個容器,在奧林匹克公園中央區坡地,因網狀鋼構的相互支撐形成近似橢圓的碗形。建築師Herzog & de Meuron說,灰色的鋼構和土紅色的碗狀體育場看台就是結合北京的灰和故宮的紅,而東方意象則被抽象表達,令人聯想到中國傳統文化常用的鏤空手法。它體現了新形建築材料以及膜結構的技術應用,並讓中國建築界有了與外國頂尖團隊合作的經驗,見證二十一世紀中國與世界接軌的歷程。

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
以傳統建築的方形格局呼應中國建築文化裡的合院體系,並與鄰近的橢圓形鳥巢構成了天圓地方的關係,澳洲PTW建築事務所主要建築師John Pauline說設計國家游泳中心最大的考量就在於呈現中國運動場館的東方文化,並因而在設計之初以水為主題,思考各種可能的形態才有了水立方這樣結合游泳場館意涵與現代科技的設計。在色系上也以藍色冷光調暗暗回應著鳥巢的紅色。水立方之最為人樂道之處便是那模仿水結構的立面,酷似水分子結構的幾何形狀像極了藍色泡泡牆,讓游泳中心的機能不言自明。當然結構仍是請來知名的Arup工程顧問公司合作,選用透光性高防腐蝕且易散熱與保溫的ETFE膜取代厚重的鋼結構,將其充氣成三千個氣枕再鋪設於水立方上,結合建築學、結構力學、化工與電腦技術,完成了建築師的浪漫想像。  

CCTV──北京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

 


這是史上前所未有的摩天樓,像是巨門一樣的大樓,建築師Rem Koolhaas(庫哈斯)認為,高度競賽並無意義可言,因此放棄了高度上的追求,而以獨特的Z形體般的城市雕塑來吸引大眾眼光。這兩棟塔樓有230公尺高,分別以10度傾斜在高空中由十五層懸臂連接,而底部則有十樓的裙樓,以及三層地下室。它曾被質疑沒有考慮內部機能,但庫哈斯說這是一個環狀的流線,能加強各部門的相互關係以及建物本身與城市的關係。而半空中連接的塔樓懸臂部份地板將以透明玻璃為材質,讓你可以在234公尺的高空鳥瞰地面風景!庫哈斯到底是送了一個笑話給北京,還是給了一個大革命呢?女建築師紮哈.哈蒂ZAHA HADID曾說:「中國是一塊容納無窮創意的巨大空白畫布。」而現在白畫布即將繪滿新建築,奧運的神話快到高潮,那麼北京城市後來之路究竟會如何發展呢?在歷史與現代、傳承與創新之間不停擺盪過後,是否終能找到自己?

04.jpg

延伸閱讀:《北京新建築》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9670

0010399670_bc_01.jpg 
在世界級的奧運建築中見證前所未見的北京風采!!
★市面上第一本介紹21世紀北京新建築的專書。
★2008北京奧運熱不能錯過的城市觀察。
★附錄詳細地圖交通資訊讓你熟門熟路的建築導引。

因應北京2008的奧運熱潮,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湧入北京觀光朝聖,北京政府早從申奧成功那一刻就陸續為能打造出站上國際舞台的經典建築,延攬世界各地頂尖的建築師公開競圖,在幾年間以大刀闊斧的決心、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日夜趕工,興建各式奧運場地及公共建築,讓這個六朝傳統的東方古都,一時間成了急速蛻變、超速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從定案到設計模型曝光到施建到完工,這些造型新穎的前衛建築,狂熱引發世界各地的記者爭相報導,也沸沸揚揚在網路論壇發酵、發燒。這些與中國傳統建築截然不同的新地景,除了宣示中國大陸創新求變、展現雄厚國力的企圖,更肩負著融合中國傳統精神文化意醞的使命,藉著2008的奧運盛會,將成為引領全球的視覺焦點。

本書以專業撰文佐以實景拍攝的精彩照片,為讀者介紹到北京不可不看的指標性建築,包括耳熟能詳的「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建築群;滋養著大陸當代藝術市場、吸引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畫廊工作室進駐的聯合國型藝術聚落──「798藝術園區」及「草場地」;耗資千億、普立茲建築大師設計的「北京國際機場」;荷蘭怪卡建築師庫哈斯打造的「中央電視台CCTV」;當然還有商機無限、最紅火SOHO&SHOPPING天堂的「北京建外SOHO」,以及早成為中國最亮眼的六星級豪華旅店──「長城腳下的公社」。

此外,本書收錄北京當代重要評論家的專文,深入探討二十世紀以來北京建築的傳統與蛻變、面對國際建築同台競技的強大壓力與階段建築的轉捩點,以及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建築事務所」訪談,讓讀者對北京當代建築有全盤而通透的理解,也讓本書有別於雜誌報導的扁平導介,更具深度和視野。本書書末附錄建築地圖及詳細交通資訊,供自助背包客按圖索驥,讓你熟門熟路認識北京新建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