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開卷版
2006-12-04 16:50

推薦人 :雷驤
畫作/作家,台北藝術大學藝管所兼任教授、台北文山社區大學藝術教師。

01.jpg  

談起來,周圍的朋友不約而同會說:「啊畫畫,我小時候很喜歡的!」不論現今年齡是三十、四十、五十,甚至六十多歲,對於「美術經驗」都有十分美好的回憶。

不過,多數人的自信,到某一階段不知怎麼的忽然就消逝了──有的在中學時代缺乏好的導引,自信心備受打擊而停筆;有的因升學壓力,無瑕顧及其它;或者基於現實生活的考量,強自放棄了原有的天賦和傾向。總之,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是美術中輟生啊!」

因為自身是畫家的關係,我的成長經驗與上述朋友略為不同。當這些朋友追問:「如何重新獲取美術的養份,再度促成繪畫的動機,並有所成長?」提出這問題的人,大都是沒有機會正式拜入繪師門下接受直接指導的人。他們對於繪畫的無限懷想之中,透露著內心不曾消淡過的嚮往。現在時空轉換了,重新熾燃起繪畫的興味,想重拾畫筆,卻不知如何著手。於是我認真地從書店美術學習類的出版品中,比較其各種適用性,挑選出幾本值得推薦的書籍──我自己也不斷從中獲益,激起創作的動機。

比起十年前,甚至5年以前,目前學畫畫的自修書出版之豐真是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如此,但是「選擇與分辨」的問題,一樣擺在自修者的面前。

好比想拍照的人,只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我該買哪一款照相機?」而在精於攝影之道的行家心中,卻引起千頭萬緒,備經思考方能回應。這提問其實涵蓋層面極廣泛,包括需求目的與旨趣、已有的認知與技能,甚至自身的性格與氣質,都要考慮在內。雖然買書的價格並非如同買相機,然而買書的各種價位雖然差別不大,但涉及的投資繪畫材料差別可大了(譬如:選擇色鉛筆畫,抑或油彩畫)。

倘若購書之前沒有做好功課,光憑書名上「╳╳隨筆」、「╳╳散步」就以為是輕鬆的自習書;或者翻翻導言裡,看到「就上手」、「實用」、「獨家配方」、「零點起」的語彙,就相信其保證的話,恐怕你所處的「中輟」狀態還會再持續下去。

以下列舉若干冊「畫畫自習書」,依不同旨趣、需要而形成「類型」,逐一介紹說明我們審視一冊書的條件、性質,以及它實際的幫助,供選擇的參考。

 

推薦書 
60 Art創意畫法    60 Art Skills

02.jpg

作者:費歐娜‧瓦特(Fiona Watt)
繪圖:安東妮雅‧米勒(Antonia Miller)等
譯者:林宴夙
出版:小天下出版
定價:420元

自西文迻譯,逐步配合圖片操作──與眾多操作書一樣,單看文字說明,可能會錯意,同時參看圖片則一目瞭然。

材料、畫具包羅萬象,但都是隨手可得之物。呈現的「創作」效果也十分多樣,從拼貼、水墨、吹畫、用羽毛畫、粉彩、腊筆,各式各樣都有單獨的表現法,如果讀者領會了,便能舉一反三,彼此套合著使用,創造更多「點子」。對了,「點子」在此是超越一切實際畫技的──以使用者既有的、最少訓練的直觀,去創作具體的一幅幅畫來。

本書的外觀:硬書皮、大開本,圖解清晰,你看到熟悉的繪畫工具,也看到匪夷所思的日常用品──都可用在創作上。也就是說,本書的方法乃是靈活的各類材料的特別效果,補足原本缺乏的畫技,獲得成功與滿足──這不就是人們渴求於藝術的全部嗎?

03.jpg 

這一類接近「遊戲」興味,又能滿足創意的書,市面尚可看到不少,在此不贅。

 
色鉛筆的散步隨筆

04.jpg 

作者:秋草愛
出版:積木文化
定價:250元

中國廣東美院的教師編寫,圖例是作者親筆在各地的鋼筆速寫,而導引文字以學生們典型的提問,作為延伸回答的依據。表面好像簡易的Q&A的教戰手冊,實際論述相當深刻廣泛,把「速寫」乃至造形藝術的精神層面,一一透過答問涵涉在內了,是本很有教學法、扎實的基本訓練書。

但是這得有一定描繪經驗的人,才解讀得進去,算是對曾有繪畫基礎因故中斷,想重拾畫筆更上層樓的人的進階書。作者明白地說:「對一個從來不知電影為何物的人(喻稱不曾畫過的人),還不如直接告訴他電影院在哪兒!」換句話說,他著重「實踐」──就是讀者必得大量、不斷地練習,從而體驗他談到的一件件細則。

在台灣,「速寫」不很被學院教學所注重(他們比較著重嚴格的素描訓練),只要看看教授們、前輩畫家們偶而露一手的現場「速寫」,可察覺他們的疏生,形體與空間感大致走樣,更談不上線條之美。充其量像是一幅不完整的草圖;或者匆忙間粗略的、來不及畫成的素描。本地從未重視速寫在繪畫進程上的價值,或它自身的價值,這是令人沮喪的台灣畫界現實。

本書有益於繪畫學生的精進,反之,對入門者也並非不能參照,關鍵是要「同時大量速寫練習」。 

05.jpg 

線條速寫上達術Ⅰ、Ⅱ 

06.jpg 07.jpg

作者:永澤誠
譯者:黃薇嬪
出版:積木文化
定價:各280元

從日文迻譯,作者永澤誠是專業畫家。從他的簡歷介紹,似乎可以印證一個「美術中輟生」尋回自己初衷的例子。

「永澤誠,1936年生於東京,學習院大學政治系畢業」,能就讀「學習院」的必是「華族」(即貴族)無疑,原該從政的人生道路,卻仍然折回當畫家的路。這兩冊淡彩技法的書,或可以視為作者自修領悟的大結集。(先是出版了第一冊,讀者反應熱烈,才又以第二冊補足。)

本身沒有經過正統的繪畫訓練,獨自摸索而終於成就畫家的人,對於學院鍛練畫技的形式根本不以為然。作者在後記裡說:「世人長久以來,以為要畫出好作品,必須有好的素描功夫,而『素描』一定得從畫石膏像出發,這可以稱之為『石膏像神話』…。」

這段話很能表達他所主張的從日常可見的事物、風景自然地著手觀察、寫生入門。雖然範例作品看起來也與「畫家們」的作品沒有二致,但是他強調的自我追尋的途徑不同,說是「殊途同歸」也未嘗不可。

08.jpg 

譬如方法的開頭是「看一朵路邊的花」,首先不過「啊!有朵花。」看了10秒,稍微「變大了」。20秒,「花的形狀漸漸由顏色中浮現」。30秒,「可以看到五片花瓣與雄蕊」……,這樣子專注看下去。他的結論是「運用觀察力,不可思議的事情將發生。」──真是獨特而親切的方法。

接下來「抓出隱藏在立體之中的線條」、「不打草稿直接下筆作畫」等等練習的要點,全然打破學院式的「石膏像出發」。我在受正統美術訓練的時候也一樣,老師要不吹毛求疵要求寫實的細節,弄得你畫畫的興味索然(難道繪畫就只有「像不像?真不真?」);要不就什麼都閉口不講,而從你的畫架旁邊漠然地走過去。

能夠循著這一位自學成功的作者,淡彩風景畫一步步走下去,他的體會也許悄悄吸入你的體內去。

 

綜合以上介紹的幾冊繪畫學習書來看,它們有的是把自學當遊戲,來滿足藝術創造;有的以日常可見的親近事物作為描寫的動機;有的讓你踏出戶外,「無所不能畫」或者利用短程旅行,將途徑和目的地變作「流動的畫畫教室」,最終的目標是趨近作一位「假日畫家」──利用休假日的閒暇,重圓繪畫之夢。

超乎選書、一頁頁認真閱讀之上的,我想應該是實際動手去畫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