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器具TAKO
──喜多俊之──

喜多俊之是日本最成功的產品設計師。優秀的作品多到不知道該舉哪個當作他的代表作才好。其中,TAKO及KYO堪稱是他轉向獨立製作發展的代表作,設計的當然沒話說,就連獨力生產販賣的來龍去脈也很令人感興趣。

設計良品0501.JPG

一路走來的設計活動與TAKO  ──喜多 俊之──
一九六五年,義式風格的設計開始以吉奧.龐蒂(Gio Ponti,C)所創辦的《Domus》雜誌為中心,把活動的觸角伸向全世界。

義大利在戰後掀起了一陣生活風格產業風,當時舉辦了許多大型設計活動,例如三年一度的國際美術展,還有《Stile Industria》及《Ottagono》等產品設計專業雜誌的發行,堪稱是義大利設計往下紮根的全盛時期。

剛好那個時候,我在公司看到刊登在《Stile Industria》雜誌上的貝里尼(Bellini)、史卡帕(Scarpa)的作品,對這股嶄新的設計浪潮感到非常地興奮。當時的功能性與新穎的義式風格產品,已經充分地預言了目前的設計狀況。


由於我從小就對製作東西興趣濃厚,長大之後選擇了工業高中的木材工藝科,接著又進入短大的工業設計系就讀。雖然我小時候的志願是想要成為一個藝術家,但是後來又覺得設計可以體驗到最尖端的時代潮流,而走上了產品設計這條路。畢業之後,我到生產製造鋁製品的公司上班,負責工業產品、鋁門窗、家庭日用品之類的設計工作。

所幸,當時公司有意栽培新職務設計師,讓我有機會可以負責大型專案。我在一九六七年成立了設計工作室,也在自己當時現成的家具作品中,發表了一些暢銷產品。當時正好是電話開始全面普及到一般家庭裡的時候,我接到的案子是設計電話台。那項產品賣得很好,因此廠商撥給我更多預算去設計下個新產品。一九六八年,我有幸成為美歐產業考察團的一員,去了米蘭一趟。

當我看到米蘭綠意盎然的街道時,真想直接在那裡住上兩到三個月,好好地研究一下這個城市的生活風貌,親自去見識、體驗當時最好的設計作品。因此我在一九六九年秋天回來日本一趟,把工作室收起來,然後又回到米蘭,實現了我當時的夢想。在我結束了三個月遊歷的同時,剛好碰上米蘭某間平面設計工作室在找工業設計師,透過友人的介紹我進入了那家公司。

我在那裡的第一件工作便是負責幫貝爾尼尼(Bernini)公司設計鋼管製的椅子,由於反應還不錯,我還另外接了照明公司iGuzzini和威尼斯的玻璃案子。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那段時期都是我人生中非常充實的一段時間。當時的義大利正好是基礎建設剛完成的時候,企業開始強調設計的重要性,明星設計師開始大放異彩,義大利設計也開始在世界各地抬頭。

而且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種種現象全都成了一般老百姓生活中的能量來源。和其他歐洲各國一樣,隨著地區都市開發及建設進步的公寓,家中成了人際溝通交流的交誼廳,米蘭逐漸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如雨後春筍般不斷被創造出來的新設計、新產品,順利地融入人們的新生活中。由iGuzzini在一九七年推出的和紙照明工具TAKO和KYO,在當時引起了一陣轟動。

以上內文摘自《設計良品:超越時代與國界的極致設計》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7591
林洲民  仲觀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陳俊良  自由落體設計師
共同推薦

【本書特色】
1. 縱觀1958-2002年近半世紀,25位著名當代歐美日設計師計27件作品。
2. 邀集近70位作者,或設計師本人、或重量級評論家執筆,談論設計緣起與設計卓越獨特之處。
3. 探討設計種類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從燈具、相機、電腦、飾品家具、廚房用具、陶瓷器、釣具、輪椅、拐杖、定時器到電話機不等,展現設計的創意來自細微的生活觀察、對使用者的關注與體貼。
4. 隨文附上代表性設計作品黑白照片。

pddesign0224.jpg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三原昌平,三原設計事務所負責人,產品設計師,大同工業大學情報設計學科教授。
封面字型:「PD」字型,日本設計師松永 真設計
審訂者簡介:范成浩,日本國立千葉大學工學博士,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專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工業設計、產品企劃及市場分析、設計管理與公共物設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