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jpg 

20世紀80年代初期,高豐是我國改革開放後中國工藝美術史研究方面早期的研究生之一。記得在南京黃瓜園青翠的校園中,我與高豐等研究生有過多次的交流與交往。那時,我們都沉浸在專業的嚴謹訓練和單純的學術追求之中。屈指算來,我們在中國工藝美術史論以及設計藝術史論領域的探究已經有20餘年的歷史了。80年代末期,我北上高豐兄南下,去了海南大學任教,為海南大學設計專業的創建貢獻了青春的力量。約十年,我們又聚會在北京成為同門學子,又多了一份切磋的因緣。     

高豐是位學者型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他從中國工藝美術研究起步,一步步因教學和研究工作的需要而邁向設計史的研究領域,其基礎是扎實而深厚的,其研究的深入和發展也是必然的。在我看來,中國工藝美術史研究與中國設計史研究所面對的歷史物件是同一的,只是研究的視角不同,從既成的工藝美術史研究來看,其研究的關注點在藝術質造物的造型與裝飾領域,雖然有學者強調應從設計的角度來完整地看待工藝美術史,但因工藝美術史研究過去大多是作為藝術史研究的一個分支,其對造型和裝飾的研究應在情理之中。而且,這方面、這一角度的研究實際上亦剛剛開始,仍有必要繼續沿著原有的方向作進一步探索,其探究的空間可以說是巨大的。    

隨著國內設計教學由工藝美術型向設計型的轉變,從設計的角度從重新認識我們民族從事藝術質造物的歷史,為今天的設計實踐提供歷史的借鑒,因此,中國設計史的研究開始成為研究者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設計史研究的物件是指那些經過設計的造物部類以及相關的設計事件、人物、思想等等。從設計的本質而言,人類的事與物,大多是設計的結果,無論這種設計是有意還是無意的。所有人造物無論是藝術質的還是非藝術質的,都是設計的產物。因而面對歷史的實存,今天的研究、解析或歷史性總結,一方面因研究角度不同而有工藝美術史風格的研究,或是設計史的專題研究;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以設計為角度的歷史研究比起以工藝美術的歷史研究來,其對歷史之物的研究更為廣泛。傳統工藝美術史的研究,其主體大多為貴族工藝或陳設欣賞品之物類,因為這些物類一般而言,代表了其技藝水準和造型、裝飾的水準。設計史研究的物件既有工藝美術史所言的物件,因為它們同樣是設計之物,但又不止於此,它需要從民生日用的各個方面進行觀照:衣、食、住、行、用的各個層面、各造物品類。它既研究這些物類的造型和裝飾,更注重其如何設計以及為何這樣設計,其規律和啟迪是什麼。誠如高豐博士在《中國設計史》緒論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設計史所要研究的東西很多,涉及的範圍較廣。這樣,在研究過程中,會出現中國設計史所研究的內容,和以往中國工藝美術史中涉及的材料有一些相重合的現象,但這不等於說中國設計史就相同于中國工藝美術史。筆者認為,中國設計史與以往的中國工藝美術史,在內容上既有聯繫,又有很大的區別。其中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前者側重於設計,後者側重於工藝。」   

作者正是在這一指導思想下從事中國設計史研究的,如他將傳統工藝史研究中著墨較多的玉器、雕刻品、景泰藍、宣德爐等不加涉獵,而對古代平面設計、工具、用具設計、室內設計多有分析與研究;除了對設計的歷史通過設計品類的分析有整體描述之外,我以為作者還把握了二個關鍵點:一是儘量對設計歷史發展的方方面面有所涉及,如設計的相關著錄、設計思想、設計師等等;二是力爭從設計發展的變革中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來,作者指出其大致表現在六個方面:1. 物質生活需要是設計發展的第一推動力;2. 設計與文化的相互滲透、相互影響;3. 設計與科學技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4. 設計與審美觀點同步發展;5. 設計師對設計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6. 設計的發展離不開材料的開發與利用。這些總結雖說不甚全面,但總是把握住了大體。    

近幾年,國內有些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已開始關注中國設計史的研究,並陸續有相關的著述問世。就筆者所看到的而言,這些著述各有千秋,其探索無論成就如何,在學科初創或發展之際、在研究的轉型之際,應看到其探索的可貴精神和為之所作出的努力,其出發點是為學科建設添磚加瓦,其情可貴,其精神可嘉。高豐君所著《中國設計史》應是同類著述中的佼佼者。不僅因為廣西美術出版社在出版上所付出的真誠努力和代價,更是因為高豐博士傾20餘年之心力所成,為中國設計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份可借鑒的基礎文本。    

事物在發展初期,其可變性常常需要研究者付出更多的智力和勞動。中國設計史的研究也不例外。《中國設計史》帶有本學科和本專題研究初期階段的特徵。雖然高豐君盡力拉開與傳統工藝史的區別,但其痕跡仍然較深,因為有許多方面的研究需要從個案的研究開始,比如對交通工具、勞動工具、生活日常用具的研究;而且,還需要大量的綜合、交叉性研究,如古代文獻的解讀,大量考古資料從設計角度的重新釋讀等問題都有待時日。舉例而言,宋遼金元400餘年的傢俱與室內設計僅千餘言,《營造法式》作為設計的經典文獻,其解讀和介紹亦僅不足千字。而這些方面作為設計史而言,應該有更大篇幅的介紹才是。 雖如此,我們還是十分感謝高豐博士為我們提供了一份得以管窺中國設計史全貌的重要著述。我希望高豐君能繼續努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掘,以期有更精彩的著述問世。

延伸閱讀:《中國設計史》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51042

01.jpg

《中國設計史》是一本以全新視角,全面而有系統地研究中國設計的起源、生長、發展和演變的重要學術專著。作者從現代設計的理念,來重新認識和梳理中國造物藝術的歷史;研究的視角新穎獨到,研究的物件則遍及中國自人類起源以來所創作和使用的器物、織物、建築、傢俱、印刷、書籍裝幀、室內環境、交通工具,直至近現代的平面設計、商業設計等;論據扎實,自成體系,且資料充分,圖片豐富,具有較高的學術性和可讀性,乃中國工藝美術和設計界不可或缺的理論工具入門。

02.jpg 

作者簡介
高豐
1956年出生,海南省文昌市人;1983年畢業於無錫輕工業學院(現江南大學)工業設計專業;1986年南京藝術學院中國工藝美術歷史和理論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1986年至1988年,在南京藝術學院設計系任教;1988年至1998年,在海南大學藝術學院任教,任藝術設計系主任、副教授。1997年9月至11月,曾應邀到加拿大里賈納大學視覺藝術系和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進行訪問和講學;1998年考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博士研究生;2001年獲設計藝術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工商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副教授,並擔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委員、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協會專家委員會中國地區委員會委員等職。迄今為止已出版《中國燈具簡史》《中國器物藝術論》《美的造物──藝術設計歷史與理論文集》等數本學術著作,在全國各級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三十多篇。
 

叢書系列:Design+
規格:精裝╱496頁╱17*22cm╱普級╱全彩╱初版

 

目錄
編輯室報告
推薦序
第一章 原始時代的設計(距今約兩百五十萬年至四千多年前)
第一節 人類起源與設計起源
第二節 原始工具的功能與造型設計
第三節 裝飾的萌芽
第四節 原始陶器設計
一、原始陶器產生和一器多用功能
二、成型工藝對陶器設計的影響
三、三維空間的原始塑造
四、裝飾設計的原始風采
五、設計風格和創造意義
第五節 原始圖形文字設計
第六節 原始織物、服飾和居住環境設計
第二章 青銅時代的設計(夏、商、西周時期 約西元前兩千一百年至西元前770年)
第一節 「百工」制度──古代設計發展的重要契機
第二節 青銅器設計
一、宗教化和倫理化的功能內容
二、個性化和系列化的造型設計
三、成型工藝及對造型發展的影響
四、神異化和秩序化的裝飾設計
五、時代精神和設計風格
第三節 圖形文字設計
第四節 陶器設計和原始瓷器的?生
第五節 早期漆器和織物、服裝
第六節 《周易》的卦象構成及其設計思想
一、「制器尚象」的設計思想
二、道器統一的設計思想
三、文質統一的設計思想
第三章 革新時代的設計(春秋戰國時期 約西元前770至前221年)
第一節 時代變革對設計的影響
第二節 青銅器設計
一、實用化、系列化、整體化造型設計
二、成型工藝的發展和創新
三、表現時代精神的裝飾設計
四、實用新產品──銅燈、銅鏡的設計
第三節 漆器設計
一、從模仿到創造的形態設計
二、神奇浪漫的裝飾設計
三、功能合理、整體配套的漆器包裝
第四節 織物和服飾設計
一、織物設計
二、服飾設計
第五節 交通工具設計
第六節 家具設計
第七節 先秦時期的設計思想
一、先秦諸子的設計觀
二、《考工記》及其設計思想
第四章 封建制上升時期設計的高度發展(秦漢時期 西元前221至西元220年)
第一節 手工業迅速發展對設計的促進
第二節 青銅器設計
一、實用和審美相結合的器具設計
二、銅鏡設計
三、青銅產品設計家一一丁緩
第三節 燈具設計
一、功能合理
二、結構科學
三、造型生動
四、裝飾富麗
第四節 漆器設計
一、造型設計的成熟、規範
二、分工細密的工藝流程
三、裝飾設計手法的多樣化
四、精緻、靈巧的漆器包裝
第五節 織物和服飾設計
一、織物裝飾設計
二、服飾設計
第六節 陶器設計與瓷器的發明創造
第七節 交通工具設計
第八節 家具設計與室內設計
第九節 漢字的設計與應用
第十節 早期的書籍裝幀設計
第五章 設計的多元與融會(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 西元220至960年)
第一節 從亂世到強盛時代的手工業與設計
第二節 陶瓷設計
一、實用舞臺的新主角一一瓷器
二、瓷器的造型設計
三、瓷器的裝飾設計
四、陶明器設計一一唐三彩
第三節 織物和服飾設計
一、織物裝飾設計
二、「陵陽公樣」及設計家一一竇師倫
三、服飾設計
第四節 金屬產品設計
一、金銀器設計
二、銅鏡設計
第五節 漆器設計
第六節 玻璃器設計
第七節 家具設計與室內設計
第八節 平面之變一一印刷術發明和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一、雕版印刷的發明
二、書籍裝幀設計
第六章 設計走向成熟、走向市場(宋、遼、金、元時期 西元960至1368年)
第一節 手工業、商業和科學技術高度發展對設計的影響
第二節 實用瓷器藝術設計的典範??宋瓷
一、著名的瓷□及其系列瓷器?品
二、形神兼備的造型語言
三、冰肌玉骨的裝飾情趣
四、簡潔淡雅的設計風格
第三節 遼、金的陶瓷設計
第四節 元代瓷器設計
一、青花瓷的產生和發展
二、青花瓷的造型和裝飾設計
第五節 織物和服飾設計
一、宋代織物裝飾設計
二、元代織物裝飾設計
三、服飾設計
第六節 漆器設計
一、實用漆器設計
二、雕漆一一漆器功能轉化的?物
第七節 金屬產品設計
一、宋代金銀器設計
二、遼金元金銀器設計
三、銅鏡設計的商品化及衰落
第八節 科學和藝術相結合的?品設計
第九節 家具設計與室內裝飾
一、高型家具設計的定型化
二、《營造法式》與室內設計
第十節 平面設計迅速發展
一、商標和廣告設計
二、宋體字的產生和印刷招貼畫的出現
三、書籍裝幀設計
第七章 中國古代設計的集大成(明清時期 上 西元1368年至十七世紀)
第一節 手工業生產繁榮鼎盛與傳統藝術設計顛峰
第二節 陶瓷設計
一、豐富多彩的瓷器品種
二、瓷器造型設計的多樣化與系列化
三、五彩繽紛的瓷器裝飾設計
四、紫砂陶設計
第三節 古代家具設計的經典之作??明式家具
一、明式家具的形成和發展
二、明式家具的造型與結構設計
三、明式家具的裝飾設計
四、明式家具的設計風格及其意義
第四節 室內環境的設計思想與設計成就
一、計成的設計思想
二、文震亨的設計思想
三、李漁的設計思想
四、室內設計的新成就
第五節 織物和服飾設計
一、織物裝飾設計
二、服飾設計
第六節 漆器設計與《髹飾錄》
第七節 平面設計的進一步發展
一、印刷技術的成熟對平面設計的促進
二、□裝之美一一書籍裝幀設計
第八節 總結古代設計全面成就的巨著一一《天工開物》
第八章 技藝的極致與設計的衰退(明清時期 下 十七世紀至1840年)
第一節 封建社會沒落時期的藝術設計
第二節 陶瓷設計的成就與失誤
第三節 織物和服飾設計
一、宮廷織物裝飾設計
二、民間織物裝飾設計
三、服飾設計
第四節 家具和室內設計
一、清式家具的形成
二、清式家具設計的風格特點
三、清式家具設計的得與失
四、室內環境設計
第五節 平面設計
一、廣告設計
二、包裝設計
三、書籍裝幀設計
第九章 步履維艱的近代設計(清末民國時期 西元1840至1949年)
第一節 近代中國社會與近代設計的特點
第二節 西方近代文化、科學的傳播和工業技術的引進
第三節 近代設計的艱難起步與發展
第四節 近代廣告設計
一、廣告形式
二、廣告機構和廣告設計家
三、廣告設計特色
第五節 近代書籍裝幀設計
第六節 近代設計教育
後記

 

推薦序
中國的手工藝素稱發達,不但源遠流長,而且技藝精湛,一代一代的能工巧匠創造了人間的瑰寶。春秋末期的《考工記》總結出三十多個工種,不僅代表著人類造物活動的最高水準,也是一部最早的技術和設計的偉大著作。

從「百工之藝」到「工藝美術」,這條路走了三千多年。人們在製造物品的同時,不但鍛鍊了手的靈活,也促進了大腦的發展。然而,自從蒸汽機和電氣的發明在西方掀起了世界性的技術革命之後,人的思維創造也由「經驗型」轉向了「實驗型」。於是,由設想到實驗,一系列新的發明產生了,可是中國仍然依靠緩慢的經驗積累,出現了步履維艱的局面。

英國科學史學家李約瑟博士潛心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達半個世紀,寫出了一部輝煌的巨著—七卷本的《中國科學技術史》。他以充分的史料證明,在古代,直到明朝的末期,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發明都是中國人領先的。換句話說,只是從十七世紀起中國的科學技術才走了下坡路。人們尋找落後的原因,便出現了一個值得研究的「李約瑟猜想」。

科學技術的應用性是很明顯的,但思維也是一種科學,而且對實踐能起指導的作用。圍繞著衣、食、住、行這些明顯的方面,只有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才能製造出完美的東西。所謂「實用」和「美觀」的統一,早在數千年前的古人就作出了很大的成就,並一直為此而努力。新石器時代的原始居民,在生活簡陋貧乏的情況下造出了精美的彩陶。有一種依河邊打水的尖底瓶,易於沉水,系繩偏下,便於灌水,而灌水後又不至太滿,設計得非常實用合理。這種器物當時叫什麼名字已不知道,到孔子時只知叫「欹器」,是置於帝王座右的「宥坐」,帶有鑒戒的意義,連孔夫子也沒有見過。後來孔子在魯桓公的家廟中看到了這種欹器,經守廟人介紹後,他說:「吾聞宥坐之器者,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由此可見,從最初的造物為用到賦予一定的寓意,說明了物質與精神的相互關係。所謂「設計」,它的核心也就是處理好這種關係。

商周時代的青銅器是具有代表性的。那渾厚的造型,嚴謹的紋飾,莊重的藝術效果,雖然是一些酒器、食器和禮器,確也襯托出當時使用者的高貴,以至把鼎作為國家的象徵。如果我們從科技和藝術的角度去審視這些東西,不論是合金冶煉技術、鑄造工藝還是設計藝術,都堪稱一流,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就這樣,一代一代的能工巧匠,不斷地研究新工藝, 不斷地發現新材料,不斷地創造新形式,積累起一部輝煌的造物藝術史。它們是工藝美術的藝術表現,又體現著科學技術的水準,然而總的來說仍是手工業時代的產物。

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的進步很快。隨著機器生產的出現,緊接著便是自動化、電子化和數碼化,現在已進入高科技的時代。從造物的角度看,也形成了一種新的分工,即設計與製造的區別。設計為製造提供依據,製造使設計得以實現。在商品社會的市場經濟機制下,設計有許多種,主要有技術設計、藝術設計和行銷設計,這三種設計是相互關聯、互為作用的。所謂「藝術設計」,即圍繞著一件產品的設想和創意,在技術設計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一系列實際工作,諸如塑造產品的形象,研究產品的使用便捷,以及裝飾、色調等外觀素質。因為有了明確的分工,藝術設計也就形成了獨立的職業,並建立其相關的學科。從表面看,這是一門新型的學科,然而就其性質而言,它與過去手工業時代的工藝美術是相通的,所不同的是與現代工業生產緊密結合,不像手工業是將設計與製造統一在工匠的手上。

從歷史唯物論的觀點看,歲月流逝所積澱下來的遺留,像一條長鏈,是割不掉、斷不開的。過去的工藝美術史與現在的設計藝術史,主要是研究角度的轉換。也就是說,前者是著重於工藝製作,後者是著重於設計創意,更突出了藝術的性質,貼近了文化。在具體內容上兩者當然也有一些差別,設計藝術的內涵要開闊一些,並有利於借鑒歷史和通向未來。

中國的設計藝術學是門新興的學科,在有關的歷史、理論和審美等方面還有待於深入探討和學術積累。當前高等學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已經成為熱門,可是在理論研究方面還是較為薄弱。因為在這方面要求付出的很多,然而收益不大,這就需要有人心甘情願地下工夫、作奉獻。在為數不多的研究者之中,高豐便是其中的一個。

二十多年來,高豐潛心於此,孜孜以求,頗有意義的是,這期間正是處在中國從工藝美術到設計藝術的轉換期。也就是說,他不僅深刻瞭解了兩方面的教學,並且有切身的體驗和比較,這是非常難得也是非常珍貴的。從工藝美術到設計藝術,從設計實踐到設計理論,從大學本科、碩士到博士,他都經歷了。人說「十年寒窗」,他已經兩倍於十年;人說「十年鑄劍」,他的這本《中國設計史》也超過了十年。我很讚賞高豐的這種敬業精神和治學態度,並欣慰地敬告讀者:一個誠實的人,做著誠實的學問,寫了誠實的書。

張道一
2003年3月18日于東大梅庵
(本文作者為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並擔任中國東南大學藝術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