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2 中國時報

文/林欣誼

好好拜拜.jpg

 

香火鼎盛龍山寺 佛光普照270年


  「拜拜」早已是台灣常民生活的一部份,不論是為了祭祖、普渡,或求神問卜保平安,拜拜這個儀式包含了複雜而多面的意涵,遠遠超越宗教本身。然而,儘管台灣許多廟宇香火鼎盛,大多數人對拜拜的儀式卻一知半解,多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鮮少有正式的資料可參考。越來越多年輕人走進寺廟裡,只能東問一句、西問一句,似懂非懂、有樣學樣地胡亂拜一通。由陳慶佑撰文、張瓊文繪圖的《好好拜拜》(積木),就帶著我們以台北著名的龍山寺為本,進行一趟拜拜習俗的學習之旅。

 

  龍山寺總面積1800多坪,為三進、四合院的傳統宮殿式建築,坐北朝南,共有前殿、正殿、後殿及左右護龍。其中正殿地基最高,兩邊屋脊愈向外面愈低,廟內的建築、雕刻集合兩百多年各朝代的總和,展現清代、日據時期及光復之後的特色,成為重要的古蹟。

 

  一般拜拜的規矩,從東邊的龍門進、西邊的虎門出。三川殿是廟裡的第一進,也是許多人念經、抽籤、解籤的地方。正殿供奉觀世音菩薩,正殿前有兩個香爐,先祭拜第一個觀音爐,再向高台上的天公爐祭拜。廟的東側有鐘樓,西側有鼓樓。後殿則分為華陀廳、文昌帝君殿、天上聖母殿、月老廳,奉祀的神明包括文昌帝君、媽祖、華陀、地藏王菩薩、城隍爺等等,為典型的佛、道、儒三教合一。
 
  以往拜拜,持香方式、用幾炷香都是一門學問,但隨民間流傳,儀式標準也逐漸改變、簡化,如現在以雙手合十或手指持香都可;過去祭神用三柱香,祖先用兩柱香,孤魂野鬼用一柱香,但近年因應環保,也可都以一柱香表心意。

 

  在祭祀牲果方面,傳統用「五牲」豬、雞、鴨、魚和蛋,或簡化的「三牲」豬、雞、魚,但因為佛教主張不殺生,因此在供養佛陀、觀世音菩薩等佛菩薩時,要避免葷食,改以鮮花素果代替。象徵另一個世界鈔票的「紙錢」,則分金、銀紙,金紙給神明,必須先燒;銀紙給冥界,為祭拜祖先或孤魂野鬼用,必須後燒。

 

  除了到廟裡燒香拜拜,台灣人也習慣到廟裡點盞平安燈。不過,更簡約的連香都不點,一樣可以傳達心意,藉由拜拜,得到一種沉靜的安心與力量。

 

  持香時可雙手合十持香腳,或以雙手姆指、食指、中指持香腳(1、2)。位置約在心口之上,也有拿在鼻端或眉心之上的(3、4)。拜拜時,身體要立正不動,等跟神明說完話之後,再以香鞠躬或是身體鞠躬即可。

 

  香是供養神佛的,點燃時若火太大,不宜以口吹火,應該上下擺動立香,讓火自然退去。

 

  香的種類

  ●立香(線香 5 ):一般寺廟裡拜拜持的香,以竹為心,外沾香粉,拜拜之後,要工整插入香爐中。

  ●臥香 6:沒有香腳,兩邊都可以焚燒的香。拜拜之後,以橫的方式放進香盒中。

  ●焚香 7:將香粉堆起後,點火燃燒。使用焚香需準備小型香爐,也比較容易整理灰燼。

  ●香環 8:將香做成環狀,掛在神明案頭,燃燒時間比立香、臥香長久。

  1、雙手合握一對筊杯,在神明前默唸自己的姓名、生辰、住址與想詢問的事項。

  2、稍候一分鐘,再以擲筊請示是否賜籤。將筊杯高舉至眉心高度,輕輕往上拋投,讓筊杯落至地面。若還未有答案(聖杯未出  ),等一分鐘,再次擲筊詢問。

  3、等擲出聖杯後,從籤筒中抽出一支籤,記住號碼後放回籤筒,讓別人也能拿得到。

  4、以該號碼向神明擲筊請示。若無誤,直接取籤詩;若有誤,則再抽籤、擲筊,直到擲出聖杯,才可拿籤詩。

  5、讀完籤詩後,再依自己詢問的事項,

  細看各分項。

  6、若不懂籤詩,可以到詢問處請教。

 

  1、在月下老人前拈香、請筊杯,說出自己的姓名、生辰、地址,再將祈求的姻緣或對象虔誠  告知,祈願後擲筊。

  2、若連續擲出三個聖筊,便可跟月老拿一條紅線。

  3、紅線在香爐前繞三圈過香,即完成祈福儀式。

  4、紅線不一定要綁在身上,可放在平安符裡,或隨身包包中即可。

 

  點燈除了供佛,也有照亮自己前程的意思,又稱「長明燈」,象徵燈火不熄、慈光普照。點燈認捐的款項,由廟宇聚少成多,為社會做些善事,點燈者也是做功德。

 

  點燈一年點一次,只要交給寺廟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址即可,寺廟誦經團會在初一、十五為點燈者誦經。

 

  龍山寺的燈可分為4種:

  1、平安燈:唯一以戶為單位的燈,新春時點一盞燈,祈求全年闔家平安、吉祥如意,在寺內點49天後,可以拿回家掛平安。

  2、光明燈:光明燈有兩種,一種點於文昌殿,以學生、軍人、公務人員以及參加各種考試者;另一種點於聖母殿,適合祈求事業發展、工作順利及身心健康。

  3、財神燈:關聖帝君為「武財神」,財神燈就點於關聖帝君殿。要開店、做生意或是擔任業務員,可以點一盞財神燈,期許錢財順利到來。

  4、藥師燈:點於華陀殿中,適合老人或常生病、身體不好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