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o m b y x m o r i
原生地:中國北部
分 類:昆蟲綱
體 型:4-6公分


蠶絲曾經受到古代中國的嚴密保護,讓中國得以壟斷蠶絲的製造與貿易超過三千年以上。這種珍貴的纖維產品是維繫著絲路的主要支柱,而絲路連結起中國、近東,以及羅馬帝國,其中羅馬帝國對中國蠶絲的熱愛極為瘋狂。到西元六世紀的時候,拜占庭與波斯人習得了養蠶的祕密技術,漸漸地,相關的製造技術傳遍了舊大陸與新大陸世界。

皇后的茶

跟據中國古代的傳說,養蠶製絲技術是嫘祖(黃帝的妻子,約西元前二十七世紀)在皇宮庭院的桑樹下喝茶時發明的。當時有一顆蠶繭剛好掉進了她的茶杯,在滾熱的茶湯中散了開來。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當她抽開蠶繭的絲時,一直拉到整個庭院都布滿了蠶絲, 才看到蠶被安穩地包在繭中。於是她了解到這種昆蟲造出了整顆滿是纖維的繭。她徵詢黃帝的同意之後,開始在一個桑樹園裡繁殖蠶, 並研究牠們的生命週期。她最後不但學會如何養育蠶,直到牠們結成繭,還知道該怎麼抽出蠶絲,並以原始的織布機紡絲成布來製作衣物。因為她為中國帶來這項珍貴的禮物,嫘祖後來被奉為先蠶(即始蠶之神)。

雖然這個故事很吸引人,但卻完全是個想像出來的傳說。黃帝是神話裡面中國文明的創始人,因此也讓他的妻子享有蠶絲的發明權。

然而,就像許多前工業時期的重大發明,養蠶技術的開發應該是花上了數百年時間,由不同地區的人們歷經嘗試與失敗才摸索出來的。目前所知的是,蠶的養殖與採絲技術可以追溯到西元前5500年,也就是中國文明剛剛開始萌芽的時候。但是這個祕密,卻被中國文明以國家的力量嚴密地保護著,直到西元六世紀才傳向西方。亞洲以外的古代人並不很了解蠶絲到底是怎麼來的。

大多數羅馬人,即使熱愛消費絲綢衣物,卻也誤以為它是像棉花一樣的植物纖維,不知道那其實是某種昆蟲其生命週期中的代謝產物。(更多「蠶」內容請見本書)

 

以上摘自《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 / 艾瑞克.查林 (Eric Chaline) 著 / 2013.01.05 非常有趣推薦上市

告訴你動物如何改變世界文明的迷人故事集!

9789866595950_bc 

【專業推薦】
小 野/台灣最會說故事的男人、知名作家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中研院史語所人類學組助理研究員
李家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教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
周文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
柯俊成/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暨研究所系主任(依姓氏筆劃排列)


【本書特色】

一本結合自然與歷史,告訴你動物如何改變世界文明的迷人故事集!
.超過150幅典雅的繪圖、照片與藝術作品;
.超過15萬字的生動論據與有趣奇聞;
.從食用、醫療、商業與實用四個面向,分析動物對歷史的重大貢獻;
.50種動物依學名排序,由蚊子領軍、人類結尾,精彩登場。

  

本書以最美麗動人的形式,呈現不同的動物如何在不同的年代,對人類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

「到底是人類改變了很多動物,還是人類被其他動物改變,好有趣的一本科普書。如果當年這是我的生物課入門書,或許我就會成為生物學家了。隨身帶著這本書吧。」──作家小野


《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是一本包含精彩故事與美好視覺享受、囊括生命科學與歷史,鉅細彌遺地揭露了或雄偉或渺小的各種動物們,令人驚嘆的故事。書中提到的動物都曾在人類演化及現代社會形成的過程中,扮演過核心角色,卻被我們遺忘在歷史的角落裡,包括從西元前四千年就被馴化的馬,曾經幫助蒙古人征服了地球上廣大無邊的疆土,到掌握人類紡織產業命脈長達五千五百年以上的蠶,催生了古中國到歐洲間的國際貿易路線──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絲路。人類並不永遠是主宰世界的物種,書中動物不僅影響了我們的農業、醫療、商業、科學、運輸,也經常是我們在宗教、政治等精神層面的追尋象徵,如果沒有牠們,人類的歷史會變得貧乏許多,甚至可能不如想像中長遠。


【內頁版型】

9789866595950_b1 9789866595950_b2

 9789866595950_b3 9789866595950_b4

 9789866595950_b5 9789866595950_b6

 9789866595950_b7 9789866595950_b8

 9789866595950_b9 9789866595950_b10

 9789866595950_b11 9789866595950_b12

 9789866595950_b13 9789866595950_b14

 9789866595950_b15

 

【買書去】★專頁介紹點我

博客來金石堂誠品網路讀書花園讀冊生活紀伊國屋灰熊愛讀書Pchom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