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規爆炸裝置 IED
50種武器P204.jpg
 

非正規爆炸裝置(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 IED)可以是炸彈、地雷、手榴彈或詭雷。雖然非正規爆炸裝置的歷史與所有會爆炸的爆裂物一樣久遠,但是直至二十一世紀才受到注目,而且也或許是現今最受關切的戰爭工具,特別是當戰爭本身已演變成極端不對稱與低對抗強度的情況。


罐頭與汽水罐
  中世紀時代的中國火藥武器就包括了簡易的爆炸裝置,如裝填火藥與霰彈破片的竹節。非正規爆炸裝置反制裝甲與步兵的應用價值,很快便被第一次世界大戰士兵發現且喜愛,當時他們以手榴彈,甚至是裝填爆裂物的蛋糕錫模,臨時製作反坦克與反人員地雷(第175頁)。美軍早期所經歷非正規戰爭之一的越戰裡,越共遊擊隊發現美國軍人喜歡踢路邊的空罐頭或汽水罐,因而在汽水罐裝置非正規爆炸裝置。恐怖份子利用這些小東西的歷史,則可追溯至愛爾蘭共和軍與其他組織。以1996年為例, 艾瑞克‧魯道夫(Eric Rudolph)於亞特蘭大奧運引爆了一枚土製水管炸彈,造成一人喪生,一百多人受傷。

  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後,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衝突中,非正規爆炸裝置發揮了它們最大的影響力。例如,2011年的阿富汗有超過一半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人員傷亡肇因於非正規爆炸裝置,而三分之一的阿富汗人死亡也是它們造成。而且自20121月至11月, 根據北約主導的駐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ISAF)報告,70  的平民傷亡都由非正規爆炸裝置造成。根據伊拉克死亡統計(Iraq Body Count)網站的資料,在伊拉克有41636名百姓死於2003320日與2013314日之間的爆炸事件。

  將兩次衝突的傷亡總合起來,非正規爆炸裝置共殺害了超過31百名美軍士兵,以及其他人員33千名。非正規爆炸裝置在這兩次戰爭地區以外的重要性也在成長:根據非正規爆裂物聯合對策組織(Joint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 Defeat Organisation, JIEDDO)統計,20129月後的十二個月中,超過15千個簡易爆炸裝置在阿富汗以外爆炸。該組織長官美國陸軍中將約翰‧強生(John Johnson)承認:「非正規爆炸裝置造成許多傷痛,我們花費了相當多精力與財力,對抗這種武器系統並保護我們的軍隊」。


反擊非正規爆炸裝置
  非正規爆炸裝置被當做攻擊北約武力的主要武器,因此引來了大規模對抗非正規爆炸裝置的投資,從干擾與掃描技術的發展,到嗅覺偵測用犬隻,以及大量的反情報計畫。以非正規爆裂物聯合對策組織為例, 2006年起, 他們已經花費近美金250億,用於保護軍隊設備、訓練,以及鎖定炸彈製造網路。最為人熟知的反非正規爆炸裝置行動之一,就是反地雷抗伏擊車輛(Mine Resistant Ambush Protected vehicles),一種能分散爆炸震波的V型底盤裝甲貨車;另外,大多數阿富汗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的車輛現在也都配有干擾裝置。

  根據法蘭科‧ 菲奧雷所述:「干擾器發出比發射器更強的電磁波,甚至可取而代之,讓非正規爆炸裝置接收失效」。其他的裝置包括:可發出高頻無線電脈衝、近距離使用無線電波造成非正規爆炸裝置電子系統癱瘓、遠距離使用微波脈衝將非正規爆炸裝置電子系統「煎熟」,以及在半徑30公尺內以雷射偵測並破壞爆裂物雷射導引的光譜。不過在這些高科技之下,嗅覺偵測的犬隻仍然是偵查非正規爆炸裝置最有效的方法。

 

50種武器P206.jpg  
西元2009年,位於阿富汗,一隻名為卡列西(Krash)的炸彈  偵測犬正在路旁一處可疑的石堆中尋找非正規爆炸裝置。

 

  目前,許多對抗非正規爆炸裝置的工作著眼於事前防範,目標針對它們背後的組織網絡。反非正規爆炸裝置中心(C-LEDCentre負責人德梅特里奧(Santiago SanAntonio Demetrio)上校說道:「對付非正規爆炸裝置的訓練,主要專注在裝置安放於定點前,反擊這些組織網絡人員的能力」。為達到此目標,美國已於聯邦調查局實驗室的恐怖爆炸裝置分析中心(TEDAC),靜悄悄地累積了巨大的非正規爆炸裝置殘骸與組件庫藏。美國華盛頓特區外圍的某間倉庫便收藏了十年來蒐集到的十萬件爆裂裝置殘骸,每個月還會有超過八百件新零件從阿富汗與其他二十個國家送達。分析中心負責找尋指紋、共用零件、相似技術,以及個別炸彈製造者的線索,據說已經指認出千人以上。

 

 

 

以上文字摘錄自《改變歷史的50種武器》

50種武器_封面(小) 

自三百萬年前人類握緊第一柄石斧開始,
一本跨越各塊大陸、代代人類,
述說武器如何成為經典,
世界又如何在武器對準方向演進的驚人故事集!


2016.05.07 推薦上市

 

【內容簡介】

-  超過200幅精緻繪圖、史實照片與武器構造圖解;
-  超過10萬字生動活潑的故事,以及一目了然的武器使用說明;
-  從社會、政治、戰術與科技等四大面向,記下武器在人類社會劃下的傷痕;
-  依時序從石斧開始,機器人收尾,彷彿身歷戰場,親自感受武器改變世界的巨大能量。


人 類文明世界的冒險傳說多數都由衝突、紛爭劃下痕跡。這些由暴力寫下的章節都會有一位關鍵角色──武器。武器隨著時間以各種樣貌現身,從三百萬年前便被人類 掌心緊握的石斧開始,本書帶你一同進入我們人類用武器相互爭殺,共同打造出來的世界。書中探討各武器的細節,探索它們發展過程牽涉的技術面相、機械特性以 及應用,但我們再把視野拉得更開闊,描述武器於歷史的定位,以及各個劃時代的變化。從矛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瞥見人類逐漸宰治這個星球的進程;馬蹬的技術 突破,則帶來深遠的歷史影響,左右了歐洲的文明發展;第一個看不見的恐怖生化武器──天花;最後再談到可能左右我們未來的戰場主角:機器人。


【名人推薦】

專業推薦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林智隆│奇美博物館兵器顧問、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館長
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郭常喜│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創辦人  http://www.6989595.com          (依姓氏筆劃排列)


地 球各類生物無時無刻地為生存奮鬥,甚至為求確保生命安全、擴充生存空間,侵併相殘,人類更是如此;而人類為擷取勝利不斷創造、探研的攻防武器,必然是當時 最高的智慧結晶。因此,兵器的好壞幾乎就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指標,也是國家文化、科學、工藝水準的代表,珍貴程度明顯可見。本書提綱挈領,梗概又周全地 介紹史上最具代表的50件兵器,正是這繁忙時代最適合的武器發展讀物,更是簡明扼要的科技文明史。」──奇美博物館兵器顧問、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館長 林智隆


雖然本書談得是戰爭武器,但內容包含了大量的歷史和科學,從知識層面和以戰止戰的角度來看,值得深入一讀。」──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孫維新


【買書去】

 

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4143
金石堂/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5950020976
誠品網路/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35702505161
讀書花園/http://www.cite.com.tw/book?id=67657
讀冊生活/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81614
紀伊國屋/https://taiwan.kinokuniya.com/bw/9789864590322
灰熊愛讀書/https://www.iread.com.tw/ProdDetails.aspx?prodid=B000361750
Pchome24小時到貨/http://24h.pchome.com.tw/books/prod/DJAP47-A90077NW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