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所有物品,或多或少都有經過設計。有些設計得好,有些設計得不好;有些設計得很做作,有些則設計得很低調;有些設計把材質和技術運用得更巧妙,有些則是在浪費資源;有些設計讓人容易親近和理解,有些則故作清高。


從水晶吊燈到鉛筆,從飛機到電腦螢幕,從劇院的裝潢設計到百貨公司的收據,所有的物品都有經過設計。有些物品本身極具特色,很容易就引發想要占為已有的慾望,很自然就能吸引我們的注意,例如造型奇特、價格高昂的球鞋和名貴眩目的跑車。

有些則極為平凡,很容易就被忽視,例如橡皮筋、OK繃、橡皮擦和睫毛膏的刷頭,但這些價格低廉、默默隱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卻蘊藏了許多偉大的設計,值得我們去欣賞。

許多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例如迴紋針和氣泡紙,都訴說著精巧設計的恆久性、創意的即時性,以及物質文化的影響。有些物品的設計者不明,不像名牌皮包或名椅一樣有設計師的簽名。有些是由企業所設計的,例如專門生產釘書機的Swingline和專門製作電動工具的Black & Decker。有些則兼具低價格、高品質和通用的特性。有些東西設計得太好,令人無法想像沒有它們的生活,但我們卻常把它們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其實,只要我們願意去親近它,就能開啟一個嶄新的世界。因為每個物品都有它們自己的故事。從概念的形成到生命結束為止,其中過程的精彩度不亞於名人傳記。

以3M便利貼為例,是一位3M的工程師在1960年代意外發明的產品,但到了1970年代,又由另外一位工程師發現它的新用途。原本想要研發一種超強力黏劑的工程師,卻得到一個即使重複黏貼也不會失去黏性,更不會破壞被黏貼的物體表面的失敗產品。多年後,當初他發明的技術被另外一位工程師重新運用,貼在紙稿上、桌子上、牆壁上,並用鮮明的黃色來提醒使用者要注意的事項。便利貼在1980年代初問世時,正好也是個人電腦誕生、一般人思考模式大轉變的時代,而便利貼的誕生,同樣地,也震撼了全世界。

除了便利貼的故事之外,本書也介紹Bic原子筆、幸運餅乾和電晶體的由來。為了設計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用品,從諾貝爾獎得主、法國貴族到日本景觀設計師,每個人無不努力投注心力,鑽研熱塑型塑膠和最新的半導體技術,甚至有人單憑一項專利就建立了龐大的企業帝國。

另外有些用品,如筷子和骰子,則因為歷史較為久遠,早就已經沒有人知道它們到底是怎麼來的。然而,它們在外形與功能之間的完美平衡、對材質的審慎挑選與務實的運用,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悠久文化,在在都使人對其著迷不已。

對懂得欣賞的人來說,良好的設計會從內在散發出一種光芒,展示其對功能的完美呈現,讓一切看起來如此簡單。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設計大師,只是有的人不自覺而已。一個物品好不好用,就像牛排好不好吃一樣,大家都分得出來。只要懂得從實用中去發掘美的存在,就會發現在家裡的浴室和廚房的櫥櫃裡、在我們的錢包裡、在車子的後車廂裡,處處都有設計的寶藏。

(更多精采導論請見 積木出版 《日常設計經典100》知名策展人 Paola Antonell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