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雨潔、李春/綜合報導】 2008.12.03 03:26 am 
 
01.jpg   
 
香港唯一獲得米其林三星榮耀的四季酒店龍景軒,可覽盡維多利亞海港全景。
(歐洲圖片新聞社) 
 
02.jpg   
 
香港唯一獲得米其林三星榮耀的四季酒店龍景軒,主廚Chan Yan-tak,希望創造東方人的餐飲新體驗。
(歐洲圖片新聞社) 

繼日本東京之後,米其林在亞洲的美食評鑑版圖,擴張至香港、澳門。昨天首次公布的米其林指南餐廳名單,共有兩百零二間香港餐廳、四十九間澳門餐廳入選。這是米其林指南家族的第二十六本,評選標準和其他國家的版本一模一樣。

參與港澳米其林的匿名評選員共有十二人,從最初的一千兩百間餐廳和酒店名單中,開始評核食物和服務的一致性,最後挑選出上述的餐廳。一星表示同類中出眾的餐廳,二星代表傑出美食,值得繞道前往,三星則象徵菜餚出類拔萃,值得專程到訪。

通常第一顆星以餐廳食物品質決定,多出來的星星視餐廳服務的品質、裝潢、餐桌、餐具、酒窖決定。港、澳的米其林指南評選方式包括原材料的質量、準備食物的技巧與口味的融合、廚師菜式的個性、價值與烹調水準的一致性等。

經過評鑑員長達三年十二次的追蹤,獲得唯一米其林三星榮耀的香港四季酒店龍景軒,以可看到維多利亞海港的全景著稱,菜餚是傳統廣東菜,食物的排盤精緻時尚。

除了傳統中菜,龍景軒向來努力發展新菜色,主廚曾嘗試用烹調後的中餐味道搭配酒,希望創造東方人的餐飲新體驗,提供國際級的中餐。平均消費為港幣兩百至三百元間(約台幣八百六十二元至一千兩百九十四元)。

03.jpg  

米其林指南推出第廿六本「香港澳門」。
(美聯社)

據曾在龍景軒用餐的美食部落客ellen說,龍景軒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餐廳空間很漂亮,奶皇包、小籠包都是必吃的招牌,小籠包用竹架子盛裝,可以直接「挑」起來吃,不擔心輕薄的麵皮會與蒸籠沾黏,創新且貼心。口味比較像是在國外吃到的中式料理,與傳統香港飲茶餐廳有些差異。店內客人以老外商務客為主,少見當地人。

一星的福臨門被美食家胡天蘭讚為「好得沒話說」,走傳統路線的中菜點心,是吃飲茶的首選,可說是「港廚補習班」,培育無數名廚。美食家束煥新補充,福臨門也是豪門餐廳,對一般香港人來說,要存一個月薪水,或是中了樂透才消費得起;日前港星李嘉欣的婚宴也在此舉辦。
(美聯社)
【2008/12/03 聯合報】@ http://udn.com/

華廚陳恩德 首獲米其林三星
2008-12-03   中國時報
【鄭漢良/香港二日電】

全球公認最具權威的美食評論指南「米其林評鑑」(Michelin),二日首次頒發最高榮譽的三星評級給予華人廚師陳恩德,他是香港四季酒店龍景軒主廚。米其林宣布香港和澳門地區的餐廳評級時,同時給予澳門葡京酒店的法國餐廳三顆星最高的榮譽。

米其林美食指南的總監納列說,他們的食評家從四年前就暗中跟隨廚師陳恩德的事業旅程。據報導,陳恩德十三歲開始學藝煮菜,四十年來主管頂尖酒店的中菜餐廳,三年前退休,接受四季酒店的約聘,主管龍景軒的廚房

通過十二次匿名考驗 獲最高榮譽

納列說,光在今年,米其林的食評家匿名在龍景軒吃了十二次,才決定給予三顆星最高的榮譽。陳恩德在接受香港傳媒訪問時謙虛地說,這可能與酒店採用的材料特別新鮮有關。獲得米其林三顆星的餐廳,全球迄今只有七十二家。

米其林的食評家嘗試過香港和澳門二百五十一家餐廳後,才在二日公布得「星」名單的廿八家。得到兩顆星的,是香港的L’Atelier de Joel Rubuchon。其他獲得一顆星的還有台灣人非常熟悉以燒鵝著名的鏞記酒樓。

米其林的食評家由十個人組成,當中有兩個華人。

全球公認最具權威的美食評論指南「米其林評鑑」(Michelin),二日首次頒發最高榮譽的三星評級給予華人廚師陳恩德,他是香港四季酒店龍景軒主廚。米其林宣布香港和澳門地區的餐廳評級時,同時給予澳門葡京酒店的法國餐廳三顆星最高的榮譽。


米其林星星落港澳 美食家說好菜 
 
【聯合報╱記者祁玲、陶福媛、吳雨潔/台北報導】 2008.12.03 03:26 am 
 
01.jpg  
兩星的唐閣擅以新穎手法詮釋老菜。
圖/本報資料照片 
 
02.jpg  
阿一鮑魚標榜保存鮑魚鮮味。
圖/本報資料照片
 
已經嘗過三百顆米其林星星的美食家詹益昌指出,去年米其林推出日本的米其林指南,如今港澳的米其林指南問世,可見米其林試圖建立一個舉世皆準的美食標準,擴大米其林在全世界的影響力。

詹益昌指出,去年東京有兩家壽司吧獲選為三星餐廳,打破了米其林餐廳的用餐環境一定「燈光美、氣氛佳」的標準,可見米其林評選餐廳的標準也開始在修正,不再純以歐美人的觀點來評斷亞洲人的用餐習慣。

「當我看到甜點上面有鳳梨時,眼淚差一點掉下來。因為鳳梨對東方人來說是很普遍的,在巴黎卻很昂貴。可是甜點師傅設想周到,希望以此讓來客一解鄉愁,這種貼心很讓人快樂。」專門飛巴黎、紐約吃米其林的作家兼美食家李昂,提起她在巴黎星級餐廳Robuchon的用餐經驗時,依舊懷念不已。這家餐廳在香港的分店獲二星、澳門分店獲三星,她也嚐過,「創意十足」是Robuchon最大特色。

一星珀翠 食物沒那麼驚豔

獲得一星、位於港島香格里拉56樓的珀翠餐廳,李昂也去吃過。她說那裡的景觀非常好,裝潢美麗,食物反而沒有那麼令人驚豔,是「吃飯的情境勝過餐點」的地方。

獲得兩星評鑑的唐閣,美食家胡天蘭指出,掌廚的川菜師傅料理做得很棒,擅長老菜新做,很能掌握香港市場。入選兩家一星的利苑酒家,美食家束煥新說,是個有名的老飯店,炒菜極佳,一般上班族都能吃得起。

一星鏞記 宴席菜有看頭

03.jpg 
鏞記獲一星評鑑。
記者吳雨潔/攝影

此次獲得一星的「鏞記」,大家耳熟能詳。作家王宣一和李昂不約而同表示,「鏞記」要吃由老師傅主廚的宴席菜。不過李昂說,做宴席菜要看功夫,價格也貴,一桌十人一二十萬元跑不掉,且不見得有錢就吃得到。

桃花源小廚 富豪的廚房

分別在澳門入選兩顆星、香港入選一顆星的桃花源小廚,束煥新說,桃花源是許多名人富豪的廚房,當初因主廚Tim的菜,深得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四太太喜愛,特別邀他在澳門葡京酒店開店,才有兩家分店。其中手工菜「玻璃蝦球」是招牌,廚師用薄刀,把蝦的薄衣削乾淨,表面雪白無瑕,初看不像蝦,配上一片雲腿,雪白與深紅的搭配,精緻且美味。

【2008/12/03 聯合報】@ http://udn.com/


台灣米其林? 服務不夠格
2008.12.03 03:26 am
 
 

為什麼台灣還沒有米其林餐廳?李昂表示米其林評鑑餐廳,還是著重用餐氣氛、環境和服務,這些恰恰是中式餐廳不會在意的,這也是為什麼香港米其林評鑑獲得星星的粵式餐廳,多半設在酒店裡。例如此次獲得三星的「龍景軒」就位在香港四季酒店。

但即使如此,李昂也不會慕名而去。「如果在香港吃粵菜,我還是寧願去旺角等地方吃道地、髒髒的小店。飯店的粵菜排場大,東西當然也好吃,但價格相對較高。」

同理,台北雖然也有很多好吃的餐廳,但「規格不夠,服務水準做不到米其林的要求。」光是酒單,就遜色許多。

被問到她心目中有哪一家餐廳可能符合米其林資格時,她說,從西方觀點來看,台灣就算有好吃的餐廳,但盤飾不美、用餐環境差,「就不可能夠格」,也難以吸引西方人來做評鑑。

美食家胡天蘭與束煥新也都認為,短時間內應該不可能出現。

胡天蘭說,評選米其林的標準可以適用在西餐,但不一定適合中餐。中菜不只有酸甜苦辣甜,還有臭與嗆等很多想像不到的味道。這種複雜的香跟味,必須深入了解中國菜系的烹調跟口感,才能評鑑。香港是公認的美食天堂,且受過英國統治很洋化,由西方評鑑也較為容易。

【2008/12/03 聯合報】@ http://udn.com/

台灣為什麼沒有世界級美食餐廳? 
民生@報╱民生@報 2008-12-01 11:00    
    
 05.jpg
 
〔圖文/趙敏夙〕最近,我去品嚐了一場米其林一顆星主廚在台北的料理,老實說,有點失望,倒不是因為價高,這可以說是歷年來價格較合理的米其林級料理,可惜的是,料理並未特別細緻令人驚艷,感覺主廚的水準功力只發揮了十分之一,服務人員的專業度也不夠,空間座位安排沒有重視隱私,進一步反省自己,其實,台灣消費者的素質也還待加強,常見到有人穿著涼鞋,牛仔褲就在高級餐廳用餐,種種缺失,讓人不禁大嘆,古人所謂「橘逾淮為枳」是有道理的,相信「米其林」在法國的整體表現,應該遠遠勝過在台灣的客座演出。

我曾經很羨慕,為什麼香港有米其林三顆星Pierre Gagnaire餐廳,澳門有霍布雄Joel Robuchon餐廳,新加坡一年一度的美食節,可以請得動法國當今最有名的米其林三星女主廚,更不用說東京有更多的名廚,名店。去年國際米其林美食組織,已經為日本出版一本美食評鑑,雖然毀譽參半,但至少肯定日本的餐飲環境,己經達到國際化的水準,今年米其林單位要再為香和澳門出版一本米其林美食指南,我心想,什麼時候可以輪到台灣呢?

其實,米其林星級主廚每年總有一,兩位會來到台灣,擔任短期客座主廚,每每總是來去匆匆,但是,最近,餐飲業傳出,米其林三顆星的大廚-霍布雄(Joel Robuchon)終於要來台灣開餐廳,地點就在台北信義計畫區,這真是令人振奮,但是,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國際級專業餐飲團隊即將進駐台灣,將會掀起一波法國料理的熱潮,對國內觀光,刺激景氣應該是有幫助的,但是,台灣已經準備好迎接世界名廚了嗎?

我想,些世界名廚第一個遇到的困境,可能是找不到好食材。因為有太多異國食材無法進口,例如西班牙生火腿,頂級乳酪,和牛,嬰栗籽等,或因為農政單位受限於不同風俗民情的標準,認知不同,或因為關稅,匯率,導至進口成本太高,所以,台灣進口食材並不夠多元化,雖然大家都在談食物里程,但是,要發展西餐,要讓台灣餐飲業更國際化,貼近國際人士的胃口,我們應該對各種食材保持開放的態度,而非自我設限。

其次,第二個瓶頸,會遇到服務人員訓練不夠,這幾年來,台灣餐飲教育很發達,但是,似乎只培養了好廚師,卻忘了培養優秀的外場專業服務人才,以致於有了一桌好菜,卻沒有人可以好好說菜。

最後,是消費者的態度,西餐是外來文化,很多餐桌禮儀,大家比較陌生,但是,只要抱著尊重的態度,就不致於變成奧客,但很多人品嚐頂級料理,卻是抱著「只要我有錢,有什麼不可以!」,實在太任性,才讓不少名廚,不敢來台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