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研究--瑞士再保險大樓

BU101-Shabwah05.JPG 

瑞士再保險大樓,或其較廣為人知的稱號──「小黃瓜」(Gherkin)。

BU101-Shabwah04.JPG 

地點:英國倫敦
竣工時間:2004
重量:70,000公噸
高度:180公尺
建材:玻璃與鋼
建築師:福斯特建築師事務所
工程師:艾盧普
承包商:斯堪雅集團英國分部(Skanska UK)
鋼結構製造商:荷蘭迪亞BV與維克多拜克鋼材營建公司(Hollandia BV、Victor Buyck Steel Construction NV)


大多數高樓的橫向穩定性來自於堅固的中央核心。然而,瑞士再保險大樓(30 St Mary Ave)的外露骨架透過三角化佈置來支撐整個結構,並且承載樓板,每層樓板依序水平旋轉5度。儘管整體玻璃外觀呈弧狀,其實僅安裝了一片弧狀玻璃,即安裝於大樓頂端的透鏡形狀玻璃罩,建築物的周長向上遞減直到頂端,以減少風阻。

採光井上的窗戶會自動開啟,利用自然空氣的流動加強空調系統效率。貫穿大樓的中庭被布置成螺旋狀,由於外部氣壓的不同,空氣會透過採光井被引進建築物內,並持續在建築物裡循環。辦公區的外層是雙層玻璃,內部還有一層玻璃屏障,兩者中間則是附有陽光控制檔板(solar-control blind)的通風管道。

建築物包含330根基樁的基礎、重達11,000公噸且長35公里的鋼結構,還有包覆面積達24,000平方公尺玻璃的外層。電梯最多可同時承載378人,以每秒6公尺的速度移動,而所有植物幾乎都種植在毗鄰的貝里街二十號一幢六層樓建築上。
這一幢四十一層樓的辦公大樓,提供了七萬六千四百平方公尺的空間,裡面包含辦公室、全新的一樓公共廣場,頂樓的酒吧可讓人欣賞倫敦的三百六十度全景。瑞士再保險大樓號稱是倫敦第一座保護環境永續發展的高樓建築,因為該建築只用一半不到的能源,運作其供熱與冷卻系統。
高樓的外型是針對其所在城市的環境,以及倫敦的重重嚴格法規限制量身設計的。它的幾何輪廓設計是為了減少光線的反射,因此讓它看起來更加清澈透明。此外,它的外型設計也能減少通常會發生在高樓建築的「倒灌風」或一樓大廳的風效應,並且使公共設施區域產生壓差來驅動其獨特的自然通風系統。

二○○四年,瑞士再保險大樓獲頒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的年度建築史特林獎(Stirling Prize)。在諾曼‧福斯特(受英國女王晉封勛爵)的受獎演說中,他說該建築「⋯⋯是我們過去三十多年來奮鬥打拚的核心價值觀的化身:這套價值觀攸關人性化辦公環境、節約能源、促進建築物裡人們的溝通交流,以及建築物與城市建立關係的方法等等。」

這個建築案將以下三者所探索的建築概念發揚光大:香港滙豐銀行總行(1985)、德意志商業銀行總部(1997),以及早期福斯特與富勒合作的理論氣候辦公室(Climatroffice)(1971),此辦公室是一棟探索結合自然環境、辦公室、空間構架的動態未來工作場所。


以上摘自《建築科技關鍵字101》,引領讀者跨越建築複雜的科技知識門檻,展開一場經典建築發現之旅,撥開建築結構重重謎霧,讓人大開眼界,驚嘆於建築工程之雄渾,原來遠遠凌駕於炫目的建築造型。

建築科技關鍵字101.jpg 

《建築科技關鍵字101》 平裝.全彩.192 頁.21×20cm.480元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45035

 本書內容分為四大部分,第一,從結構力學的角度解釋建築的結構與形狀;第二從氣候與遮蔽物的角度,探討如何因應控制居住環境的聲光、冷熱、空氣的流通性等等,創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空間;第三部分,則是介紹電腦繪圖工具的使用與相關技術,藉助電腦科技之便與彈性,建築師在建築設計上可以發揮更大的創意,令人驚艷的建築作品;最後,則是依據年代的先後,提供25個著名經典建築個案研究,探索建築結構的基礎,以及建築設計師與結構工程師如何發揮靈巧創意,打造出令人驚嘆的建築作品,映射出千百年來人類不凡的建築智慧。

◎25經典建築個案
  1.中東泥屋(Mud House,西元前八千年)
  2.北美印地安人圓錐帳篷(Tepee,西元前四千年)
  3.格陵蘭冰屋(lgloo,西元一千年)
  4.古埃及方尖碑(Obelisk,西元前一四五0年)
  5.羅馬萬神殿(The Pantheon,西元一二六年)
  6.英國鐵橋(The Ironbridge,西元一七八一年)
  7.蘇格蘭鈴礁燈塔(The Bell Rock Lighthouse,西元一八一一年)
  8.英國倫敦水晶宮(The Crystal Palace,西元一八五一年)
  9.英國倫敦克利夫頓吊橋(Clifton Supension Bridge,西元一八六四年)
  10.非洲剛果布拉薩市鋁製「熱帶屋」(Tropical House,一九五一年)
  11.麻省理工學院貝殼劇場(MIT Kresge Auditorium,西元一九五五年)
  12.羅馬帕拉切多德羅體育館(Palazzetto dello Sport,西元一九五九年)
  13.休斯頓巨蛋體育館(The Houston Astrodome,一九六五年)
  14.1967年加拿大蒙特羅年世博會德國館(The German Pavilion,西元一九六七年)
  15.1967年加拿大蒙特羅年世博會美國館(The USA Pavilion,西元一九六七年)
  16.自建屋(倫敦,西元一九七0年代)
  17.雪梨歌劇院(Sydeney Opera House,西元一九七三年)
  18.香港匯豐銀行總部(HSBC Headquarters,西元一九八五年)
  19.1992年西班牙賽維亞世博會未來館(The Pavillion of the Future,西元一九九二年)
  20.1998年葡萄牙世博會葡萄牙館(The Portugal Pavillion,西元一九九八年)
  21.倫敦羅德媒體中心(The Lord’s Media Center,西元一九九九年)
  22.倫敦聖瑪麗斧街30號/瑞士再保險塔(30 St Mary Axe,西元二00四年)
  23.荷蘭D塔(‘D’ Tower,西元二00三年)
  24.倫敦戴維斯高山植物館(Davies Alpine House,西元二00五年)
  25.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西元一九九八年)

......more 點我看更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積木文化 的頭像
    積木文化

    積木文化‧發掘日常中渴望的美好與趣味cubepress.com.tw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