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自然Natural Wine:獻給自然派愛好者的葡萄酒誌no.2——陶罐酒的復興之路》
2022.11.10 全面上市
◆第一本由台灣本土企劃編撰的自然酒專刊;
◆葡萄酒大師林裕森策劃編撰,攜手海內外酒界職人,與國內最具規模的自然酒展「喝 自然Buvons Nature」;
◆一本書理解近年全球葡萄酒爭相回歸原始的「陶罐釀造」風潮;
◆認識混種與混釀、Pét-Nat自然派氣泡酒、泡皮橘酒和氧化培養等神祕用語;
◆追蹤最前衛的本土釀造實驗計劃,與在地喝陶罐的最佳建議與指引;
◆與世界一起前行,追尋純粹的風土滋味。
現代釀酒科技的發展,讓釀酒師可以更安全有效率地控制葡萄酒的釀造,但在方便之餘卻也遺失了許多耗時費工的傳統手造技藝。近年來,低干預少添加的自然派釀酒風潮興起,讓一些曾經被現代科技取代,日漸消失的舊時古法,如混種與混釀、Pét-Nat自然派氣泡酒、泡皮橘酒和氧化培養等等,都逐漸地被重新找回來,不僅是復舊,也融入現代的酒窖中,釀成既復古又創新的滋味。
陶罐是最古老的釀酒容器,八千多年前在高加索地區就被用來釀造最原始自然的葡萄酒。沿用數千年的陶罐雖然逐漸為木槽、水泥槽和不鏽鋼槽所取代,但卻不曾消失,在喬治亞和葡萄牙等地的鄉間,仍然有自釀自飲的農家將此悠遠的釀酒經驗傳承下來。在過去二十多年間,自然派釀酒師重新學習用陶罐釀酒,用不同形狀和燒製溫度的陶罐釀成許多帶礦石與鹹感的創新風味。讓這個以黏土燒製的古老容器成為近年來最重要的釀酒新風潮,影響所及甚至超越自然派,也為許多經典酒莊所採用。
繼《飲.自然Natural Wine:獻給自然派愛好者的葡萄酒誌 no.1》之後,葡萄酒大師森裕林策劃的新一期內容將以「陶罐酒的復興之路」為主題,從各種層面介紹這股從復古中創新的自然酒潮流,以及這股潮流如何在台灣發散影響,甚至落地生根,長出屬於我們自己的土地滋味,包括陶罐的歷史由來、最新發展,精選推薦酒款,人物訪談,全球活動連結,以及本地陶罐酒購買資訊及品飲建議等,幫助葡萄酒愛好者走入火與土的葡萄酒世界。
【作者簡介】
策劃人
林裕森/以葡萄酒為專業的自由作家。巴黎第十大學葡萄酒經濟與管理碩士、法國葡萄酒大學侍酒師文憑、東海大學哲學系。原本念的是哲學,卻一頭栽進葡萄酒的世界裡,林裕森自況為「逐美酒佳餚而居」的「游牧型」作家,在地球上遷徙流蕩,四處探尋那些在人與土地的交會之下,經過時間的沉積才淬鍊而成的難得美味。林裕森部落格:www.yusen.tw
王琪/定居倫敦的葡萄酒講師與記者。WSET四級, 身兼波爾多、馬德拉葡萄酒公會以及WSET的認證講師,目前正攻讀葡萄酒大師課程。
林孝恂/葡萄酒自由工作者,執行形形色色葡萄酒專案。
顧瑋/在地物產內容採集,食物裡的線人。
【前言】
現代釀酒科技的發展,讓釀酒師可以更安全有效率地控制葡萄酒的釀造,但在方便之餘卻也遺失了許多耗時費工的傳統手造技藝。近年來,低干預少添加的自然派釀酒風潮興起,讓一些曾經被現代科技取代,日漸消失的舊時古法,如原生酵母發酵、混種與混釀、Pét-Nat自然派氣泡酒、泡皮橘酒和氧化培養等等,都逐漸地被重新找回來,不僅是復舊,也融入現代的酒窖中,釀成既復古又創新的滋味。
陶罐是最古老的釀酒容器,八千多年前在高加索地區就被用來釀造最原始自然的葡萄酒。沿用數千年的陶罐雖然逐漸為木槽、水泥槽和不鏽鋼槽所取代,但卻不曾消失,在喬治亞和葡萄牙等地的鄉間,仍然有自釀自飲的農家將此悠遠的釀酒經驗傳承下來。在過去二十多年間,自然派釀酒師重新學習用陶罐釀酒,用不同形狀和燒製溫度的陶罐釀成許多帶礦石與鹹感的創新風味。讓這個以黏土燒製的古老容器成為近年來最重要的釀酒新風潮,影響所及甚至超越自然派,也為許多經典酒莊所採用。
繼《飲.自然Nature Wine:獻給自然派愛好者的葡萄酒誌no.1》之後,接下來的新一期內容,我們以「陶罐酒的復興之路」為主題,向在復古中創新的自然酒致敬,就如同跨越數千年歷史的陶罐酒,正為今日21世紀的葡萄酒世界帶來珍貴且強大的創新元素。
在本期中,除了來自各地,古法新釀的自然酒與陶罐酒,也將專題報導陶罐酒的復興以及今年在台灣策動的三項陶罐酒釀造計畫,同時備好台灣的陶罐酒賞味地圖。其實,這些最復古的創新滋味並沒有離我們太遙遠,陶罐酒的復興也正在我們的島上發生中。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reurl.cc/7jXg0N
金石堂/https://reurl.cc/GXV95G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nZz9qd
讀書花園/https://reurl.cc/eWxeGW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vmDlvj
三民書局/https://reurl.cc/oZLnVD
紀伊國屋/https://reurl.cc/EX736R
MOMO書店/https://reurl.cc/6LDGmy
【電子書同步開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