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3
初到台東,我住宿舍,老建築很有懷舊的味道,尤其清晨和或傍晚時,聽見人聲在唱著不知語言的聖歌,真的會讓人有今夕是何夕的錯覺。
難道是聖召?
其實那是白冷會會士們的歌聲。
白冷會就在聖母醫院隔壁,幽靜地隱身在花草樹叢間,很低調,卻是聖母醫院一切可能性的源頭,也是許多台東人的希望所寄。他們遠從瑞士來到台灣,如今老了或上天堂了,台東目前只剩下3人。但是感動卻不因人數而減少,愈是接觸,愈受感動。
有一次我在電台介紹好友范毅舜著作的「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唸著白冷會會士寫給母親的家書,唸著唸著我竟哽咽得不能自己。後來,有位聽眾跑來找我,他說他在開車時聽了,也哭了,我們同受這些偉大的人格所感動。
多麼幸福呀!我們得以親炙這些偉大而謙卑的修行人!
白冷會辦公室的老照片,畫面中的這些神父們都台東服務,目前在天堂了。
「白冷會」全名白冷外方傳教會(Bethlehem Mission Society, SMB),簡稱白冷會,白冷會源自於十九世紀末法國籍巴皮耶神父為培養神職人員,在瑞士琉森市附近創辦傳教中學,並於一九二一年在瑞士中部施維茲州的茵夢湖(Immense)創辦白冷外方傳教會。「白冷」指的是耶穌誕生之地白冷城(或稱伯利恆城),「外方傳教會」的意思是要到沒有神職人員的地區傳教。白冷會的成員有單身、有已婚、有平信徒也有修士及神父,在瑞士設有學校、農場和果園。神職人員以農牧與教書維生,過著儉樸清貧的生活,學生則必須在農場打工以賺取學費。
白冷會會長魏主安神父回憶當年讀神學院的學費,便是拿著成績單和政府及教會的許可證書,挨家挨戶去敲門所募得的。
這愛催迫著我們與非、亞及拉丁美洲的窮人一起奮鬥,並偏愛他們。(路六20-21)
公東高工的創辦人錫質平神父
白冷會傳教的範圍包括菲律賓、非洲的辛巴威、日本、哥倫比亞、海地、尚比亞、坦尚尼亞、秘魯、厄瓜多、肯亞、玻利維亞等地,而傳教活動和建設的龐大資金,全部仰賴恩人的捐助。首批傳教士於一九二五年來到素稱「北大荒」的中國東北,成立了第一個教區「齊齊哈爾教區」。二次大戰後,國共戰亂不斷,外國傳教士被共產黨以帝國主義的罪名加以拘禁、勞改、驅逐出境。一九五三年十月十二日白冷會的兩位傳教士錫質平神父(Fr. Hilber Jakob)及司路加神父(Fr. Lukas Stoffel)應花蓮教區費聲遠主教(Bishop André-Jean Vérineux)之邀,來到台灣傳教。
至於會為何選擇台東?
正因為台東是台灣最偏遠、交通最不便、生活條件差、窮人多、語言的複雜性也最高,包括國語、台語、客語,還有六種原住民語,既沒有聖堂也沒有常駐神父。這段期間,前後有八位曾在中國大陸福傳的神父來台,他們不介意來到最落後的地方傳教,相反的,他們謙卑地融入台灣文化和原住民傳統,當地人也將他們視同親人,海岸山脈變成白冷會傳教士的第二故鄉。
轉載自天主給台東「散者人」的希望─大樹戲劇工作室http://blog.pchome.com.tw/news/0701023/3/1311982819/20090203120812/http://blog.pchome.com.tw/news/0701023/3/1311982819/2009020312081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