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邊緣


「我擔心他活不過今晚。」察瑞在一九一四年春的某篇日記上寫道。這位受人敬重的博物學家,花了二十五年時間探索亞馬遜叢林,他太常看到同伴在死亡邊緣掙扎的情景。如今身處巴西雨林深處,他再次看到了死神的身影,而這回它是衝著西奧多.羅斯福(Theoore Rooserelt)來的。


雖然自羅斯福尋求第三次問鼎總統寶座敗選已經十八個月過去了,察瑞眼前這位汗流浹背的身影依然帶著前總統的威嚴。處在黑暗的叢林裡,最近的援助也在幾百哩之外,甚至更遠,羅斯福正在鬼門關前徘徊。疾病加上極度的飢餓,高燒讓他忍不住顫抖,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年輕、最有活力的總統現在別說坐起來,連頭也抬不起來。

綜觀羅斯福一生,總是用極限體力來克服人生的挫敗與傷痛,這回來亞馬遜也肩負著同樣的使命。競選失利的嚴重打擊讓他產生很深的挫敗感,還有遭同儕背叛的痛苦,都促使他一心只想投入到大自然最艱困的環境當中。帶著幾名親信,他們自定行程去探索杜伯河,這條亞馬遜河的支流黝黑詭譎,在巴西茂密的熱帶雨林中蔓延數千英里。


羅斯福一生成就非凡,他透過堅強的意志力,義無反顧地做出抉擇採取行動,與他所謂的「艱困人生」(the strenuous life),奮戰不懈,塑造自己的性格,那也成為了美國的國家特質。從兒時開始,積極進取就成為他的人生信條、指南和救贖,驅策他挺身而出,領導美國,激勵他從一連串個人的悲劇和失落中振作奮起。每逢遇上困境,他就用更大的活力,更大的勇氣,更果毅的決心來回應。遇上挫敗或人生低谷時,他需要的不是別人的同情,而是到艱困的陌生環境中孤獨冒險,獨自面對新的挑戰。


在杜伯河岸,就是靠著這種百折不摧的堅強意志力,和對成就的渴望,讓他直接挑戰身體與毅力的極限。一個未開發的原始叢林剛開始以其恢宏壯闊奇景激起羅斯福一行人的興趣,「沒有一個文明人或白人循著我們穿行的這條河流溯河而上,或是沿河而下,」羅斯福寫道,「高聳的叢林好像綠色的圍牆,樹木高大而華美,纏繞的藤蔓掛在樹上,好像巨大的繩索。


「他們在荒野中長途跋步了幾個月後,叢林艱困的生存條件,湍急的水流,已經把探險隊帶到生死邊緣。隨行的七艘獨木舟如今只剩下兩艘,大部分的口糧也消耗殆盡,還死了一名隊員。沒有人知道,他們會在下一個河道轉彎處遇上什麼樣的挑戰。甚至他們的巴西領隊蘭登上校,這個來亞馬遜探險最多次的勇士,也不確定杜伯河會把他們帶往何處?


然而,對探險隊隊員來說,這個時候擔憂自己能否活著出去,他們更憂心領隊的禍福。羅斯福的體溫飆高到攝氏四○.五度時,察瑞和羅斯福的次子柯密都以為前總統大限將至。柯密回憶說:﹁那一幕依然栩栩如生,黑色湍急河水飄著大樹枝,拍打著河岸,地上一片泥濘。有一會兒,星星出來閃耀了一下,但是烏雲遮住了天空,大雨即將把天空、樹木和河流隔離在水幕之外。


「高燒中的羅斯福,神智時而清醒,時而糊塗,進入恍惚的狀態,當體溫再次升高時,他開始不斷地唸叨柯立芝(Samuel Taylor Coleridge知名長詩(忽必烈汗)(Kubla Khan)的開頭兩句:「忽必烈汗在上都曾經,下令造一座堂皇的安樂殿堂……」

待續......

點我看 新書簡介  
各大網路書店書店推薦 / 誠品 / 博客來金石堂城邦讀書花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