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繪城市─畫遍全世界》這本書


你可能已經在咖啡館、地鐵,或是公園裡見過我們了。我們手裡拿著筆和紙,正在畫下周遭的世界。我們打開寫生本展示了生動活潑的街景、高聳的建築,以及耐人尋味的臉孔,一切都迅速地當場呈現,有時候是偷偷地,有時候則是當著聚集的人群。城市寫生人用水彩、墨水或石墨鉛筆,在全球各地的城市,畫出他們在地的日常生活或是度假時的景致。


在倫敦, 一棵被陽光照亮的樹將陰影投射在修道院街(Abbey Street), 阻擋了阿德邦吉. 阿拉德(Adebanji Alade)的足跡,於是他便坐在路邊畫了起來。

在巴西聖保羅的附近,若奧.皮涅羅(João Pinheiro)畫了一條因為新公寓建築而升高的天際線,以前那裡是一些老房子。

在斯德哥爾摩, 尼娜. 約翰森(Nina Johansson)正享受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裡,素描水邊的小船。

「畫一座城市不僅僅只是在紙上記錄它,」她說。「而是去嘗試瞭解它、感受它,讓它成為你自己的。」

手繪城市01  

寫生是我們探索社區的方法。我們在自己城市裡是旅客,用我們的個人風格複製下令人驚嘆的地標或僅只是普通的通勤時刻。我們是記錄城市景觀變化的歷史學家── 就像凱西.森(Cathy Johnson),她畫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橋樑拆除過程。我們也是記者,訴說著旅程中的故事。在馬拉喀什,斯圖亞特.克爾(Stuart Kerr)一邊蹲在大街上畫畫,一邊用彆腳的法文和賣菸小販聊天,而摩洛哥的孩子們正賴在他身上。「寫生是一種真正接觸當地居民的好方法。」他說。


在巴黎,朱利安.法瑟爾(Julien Fassel,又名拉平〔Lapin〕)冒著冰寒的氣候為巴黎聖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 Cathedral)畫了一幅素描。那天的天氣冷到他的水彩都結凍了。

在威尼斯, 維若妮卡. 勞勒(Veronica Lawlor)勾勒出從里奧托橋(Rialto Bridge)起的大運河(Grand Canal)風貌;弗洛里安.阿福洛巴哈(Florian Afflerbach)則在聖喬治.馬焦雷島(San Giorgio Maggiore)上作畫; 而程文心(Tia Boon Sim)卻用墨水畫出了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在「城市寫生人」(Urban Sketchers)這個我和寫生伙伴們於二〇〇八年創設、用來做為全球寫生櫥窗的網站上,美國、德國和新加坡的寫生人往往在不同的旅程中參觀了運河城市後,都會彼此交流──並且也找到了不同的觀點。

一百位來自五大洲的網友在該網站上發表他們生動的素描作品,而且還附加了景色背後同樣豐富多彩的故事。該網站成了本書的靈感,而且也已經推動了一個城市素描運動,並催生了一個支援寫生的社群。

但是,網路是一個節奏快速的環境,幾乎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細細品味每一件素描作品。這就是為什麼我真的為《手繪城市》──我們的作品首次以書籍的形式結集──感到如此興奮。現在,讓我們透過五百多幅城市寫生來場間接的旅行,你可以停止滑鼠的卡嗒聲,開始悠閒地瀏覽。


以上摘自 《手繪城市─畫遍全世界》/ 加百利.坎帕納里奧(Gabriel Campanario)  著/2013.01.05 好評上市

手繪城市cover  

長踞美國亞馬遜網站繪畫類暢銷榜首,最能啟發手繪愛好者的一本書!

【本書特色】

* 集結五大洲、三十個國家、五十多個城市,共五百多幅各地寫生畫家的作品。
* 可以透過這五百多幅的寫生作品,來場間接的旅行。
* 每一幅畫都是一段故事,可以藉畫來了解不同城市的人文風情。
* 由書中寫生好手的經驗分享,提昇繪畫技巧,加強對環境的鑑賞力。
* 不同的媒材創作出風格各異的畫作,是喜愛寫生或畫畫的人的最佳範本。


【內容簡介】

一次用一張圖畫看世界

長踞美國亞馬遜網站繪畫類暢銷榜首,最能啟發手繪愛好者的一本書!
以非凡手法描繪世間景物,《手繪城市》集結了五百多幅全球各地城市寫生畫家作品,色彩豐富、構圖出眾,從大船駛進蒙特婁舊港、高第在巴塞隆納的現代主義建築、香港與泰國熙來攘往的街景,到約翰尼斯堡多彩多姿的露天市場……這些長年在街頭作畫的藝術家們, 以極度吸睛的畫面與生動的說故事方法,呈現世界各地的城市生活,帶您遨遊五十多個地方,從西雅圖到雪梨,橫跨五大洲、三十個國家,感受截然不同的文化場景與藝術風貌。

【作者簡介】

加百利˙坎帕納里奧
是在《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工作的藝術家,也是「城市寫生人」(www.urbansketchers.org)這個致力於戶外繪畫藝術技巧的非營利組織的創始人。坎帕納里奧的報紙專欄〈西雅圖寫生人〉(Seattle Sketcher)也榮獲「最佳西方新聞大賽」(The Best of the West journalism contest)部落格寫作首獎,並為「專業新聞記者協會」(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與「特寫新聞學協會」(Society for Features Journalism)所認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