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是關心動物吃些什麼的時候了! /朱慧芳(綠色食材作家、財團法人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
人的食物出問題,瘦肉精、禽流感、三聚氰胺、塑化劑、澱粉、米粉、精米、油、牛奶︙︙一個驚嚇緊接著另一個驚嚇,從魔術師的黑高帽裡抓出個不停,不但鬧得不可開交,而且沒有一項真正得到解決。若不是因為一般食品的問題已經太多,還沒機會輪到動物飼料和肉類食品被掀開檢討的話,以台灣人的肉食占比越來越高的趨勢來看,這問題大家遲早都得面對。︽貓寧可買老鼠︾一書,是坊間少數探討動物飼料/動物食品的書籍,我非常期待因為這本書的出版,讓寵物飼主和食肉的消費者開始重視這個議題。
過去十多年,我拜訪了不少動物養殖場,看到動物的生活狀況,瞭解牠們吃些什麼。我常想,如果動物會說話,能寫字的話,食品安全的發言權,早該輪到牠們手上了。雞會說,不要在我的食物裡加抗生素;肉牛會說,我是吃草的,不要再給我吃玉米穀料;豬會說,吃了瘦肉精讓我心悸、頭暈、想吐;奶牛會說,不要再給我賀爾蒙催乳劑,炎熱的氣候真的不適合我產子出奶,更何況我的奶是給我家小牛喝的,不是給你們人類啊!
陸地上的有話說,水裡游的也應該會有意見。天然水生動物逐漸耗竭,飼養成為水產的主流。水生動物顧名思義是生活在水中的動物,吃的也應該是水裡面的動植物,但是捕魚來給魚吃實在不合經濟邏輯,於是飼養的水生動物開始吃起相對比較便宜的玉米、大豆、麥片,再加上陸生動物做成的飼料。鮭魚更慘,原本因為吃小蝦而長出的橘紅色身體,在吃了人工合成飼料之後,只能長出灰白色的肌肉,只好靠人工蝦紅色素補強,徹頭徹尾的成為飼料動物。如果海裡的飼養魚也能說話,牠們一定會說:「抱歉,這些不是我的菜,你們還是讓我自己去找吃的吧!」
現今被豢養的動物,無論是經濟動物或是陪伴動物,都是按照人的思維與利益被飼養,是在以人為中心的架構下的設計,並不是依照動物原始最適合的狀態存在。人們在廣告畫面上看到的快樂動物,或者參觀飼養場時看到的場景空間,套句《貓寧可買老鼠》書裡的話來說:「被看到的不是完整的真相。」人們自以為眾生平等、將心比心的為貓狗穿衣,餵豬餵雞吃靈芝、人蔘、OMEGA3 等等的沒有的,往往只是增加動物的負擔,而且可能產生難以預料與控制的後果。
舉個例子來說,動物分為草食性和肉食性,吃草的牛羊和吃肉的老虎獅子,分別位居在生態食物鏈不同的位置,各有各的菜。牛是反芻動物,牠的四個胃正是為了消化纖維質極高的雜草而設計,野草透過牛胃的反覆消化、發酵,再排放出來,成為土壤的有機肥料。不過,草類的纖維質高,蛋白質少,牛吃了只長韌性結實的健康肌肉,油花太少。為了讓牛的肉變得肥腴柔嫩又香甜,肉牛被餵食玉米和穀類,而且不使牠們有運動機會,這麼一來可以長出帶著脂肪分佈均勻的肌肉,成為賣場裡高單價的大理石花紋雪花牛排肉。
想不到的問題來了,該吃草的牛改吃纖維質短又嫩的玉米後,腸胃開始出問題,科學家懷疑天然存在腸道裡的大腸桿菌,因此殘留在牛糞當中,輾轉造成有機農場蔬菜和芽菜的汙染,甚至引起消費者死亡的案例。雖然改變牛隻食物與致死大腸桿菌汙染的因果關係,仍舊沒有定論,但是人類改變動物的天然食物內容,因此創造之前未曾發生過的棘手問題,確實是真的。
身體細胞仰賴每日進食、呼吸、代謝、新生。人如此,其他動物也一樣,因此有所謂「你就是你的食物」(you are what you eat)的說法。人們吃的肉類食物,是從動物吃的東西轉變而成的,而動物食品的來源又是哪些東西呢?按照書中的數據,動物被屠宰之後,幾近三分之一無法製成人類食品,這些人不喜歡吃的部位,會和次級品一起變成動物的飼料,透過動物消化吸收之後,再度回到人類的食物鏈當中,或者成為寵物食品。除了人類不吃的部分之外,雄性動物無法成為未來的生產工具,一出生就面臨被絞死的命運,牠們小小的身體也是動物飼料的一部分。
台灣是個島國,島上並沒有大片的平原可以種植動物飼料用的糧草,因此島上飼養動物和寵物的飼料,超過百分之九十仰賴國外進口。台灣的飼料工廠必須從國外進口原料,再調配成各廠牌不同的配方。比起可以自行生產原物料的地區,台灣的飼料來源更不透明,並且耗費更多運輸碳排。也因此,對於台灣的飼養動物吃些什麼,我們應該要投入更多的關心。
以上摘自《貓寧可買老鼠:動物飼料製造的廣告與真相,輸家永遠是人類和動物》/漢斯-烏里希˙格林(Hans-Ulrich Grimm) 著/2014.1.27 推薦上市
德國AMAZON總評4.5顆星
動物學類排行第一,歷史/政治類排行第十七
【各界口碑推薦】
朱慧芳/綠色食材作家、財團法人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專文推薦
朱增宏/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
林怡潔/哈佛人類學博士、國立中興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專文推薦
黃嘉琳/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祕書長
《貓寧可買老鼠》一書,是坊間少數探討動物飼料/動物食品的書籍,我非常期待因為這本書的出版,讓寵物飼主和食肉的消費者開始重視這個議題。──朱慧芳
「動物食品」的全球化帶來許多危險,我衷心期盼社會大眾能夠閱讀討論這本書,在日常生活的行動間更周延地考慮到人權和動物權利……──林怡潔
和人類有著食物鏈關係的動物飼料看似是這本書的主題,但是終篇讀完,身為人類不禁一陣寒顫,一股悲涼,因為從這些動物身上看到人類在這個食品工業體系當中扮演的角色。──木天蓼
【本書特色】
★揭開動物飼料製造的真相
★深入探討歷年來重大食品污染
★指出不正確餵食動物所造成的傷害
★及對人類最切身的利害關係……
【本書內容】點我看更多
犬、貓罹患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豬有腸胃問題,而在牛群間散布的致命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狂牛症等,正逐漸威脅人體。
牲畜不當的餵養讓我們食用的肉類被污染,水源也被污染,這樣的危機正一點一滴的侵蝕我們......人是食物鏈當中的一環,就像其他動物一樣。
然而當食品工業無所不用其極地以供應鏈取代食物鏈,控制食物鏈的源頭,以違反動物天性的飼料來餵食動物,
只為了節省成本,讓動物吃得更多、長得更快,毫不顧慮動物是否會生病,也不在乎吃進這種動物肉類的消費者是否因此生病,是否污染整個生態。
我們還能相信自己所吃的真是自己想吃而且該吃、能吃的食物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