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06年5月8日 《聯合報讀書人》
【邵祺邁/報導】

手製品重拾「樂活」趣味。
手製品自玩自賞之外,
標榜「手感」的創意商品也成為市場新寵。


手感
手感,強調「手製」(Hand-made),傳遞出人味、觸感、溫度、專注與獨一無二的精神品質……手感產品當道意味著人們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證明個體存在、對抗大量製造,而不是被資本主義消費。 
 

高科技引爆的資訊焦慮症,驅策現代人不斷向前追趕。求新、求變、求快,擔心被拋在流行背後,大量生產的規格化商品,把生活空間全數占據。近年本地吹起「慢活」(Slow Life)風潮,「慢食」、「慢遊」……像是對盲目追趕的反動檢討,其實早在「慢活」之前,書市早由熱門關鍵字Hand-made(手製、手創、手工……),悄悄發動了一場標榜個人化與美感,溫柔的寧靜革命。 

DIY手製書多收納在書店的新生區塊「生活餘暇類」。以往多靠國外進口或翻譯書撐場面,如今本地出版品精銳盡出,版圖持續擴大,選材也從傳統的繪畫、攝影、烹飪、陶藝、盆栽,到更能揮灑個人創意,連接生活日用物件的木作、織染、馬賽克、袖珍屋、布娃娃,甚至以橡皮擦刻成印章,裝點家居。花樣選項增多,自製品質更見精良,銷售穩健成長,形成書市不容忽視的新浪潮。手製書出頭呼應了「手感經濟」新興理論:人們膩煩於千篇一律大量的產銷,想要回歸用雙手的力量,把自我創作欲具體揮灑出來。對讀者來說,正是新生活的美妙開端,把原本習以為常的繁忙倉促暫時拋在一旁。只要照著書上步驟一步步動手做,就能重拾從容和緩慢,描繪出生活應有的溫暖樣貌、細緻靜美的夢想質感。 

積木文化的秋草愛「色鉛筆」 帶動手繪風潮
早期手工藝書版型和示範畫面刻板,也鮮少精美印刷,多半是美勞老師參考用途;更有許多乾脆盜版日本原作,內容疏漏百出。2001年日本人氣老師秋草愛的「色鉛筆系列」登台,技法簡易,加上版面包裝精緻可愛,搭上當時颳起的「繪本」創作風,喚出大量對「手作」有興趣的隱形讀者,銷售成績驚人。 

引進秋草愛的積木文化總編輯蔣豐雯表示,意識到此類生活創意書籍在台灣市場有很大拓展空間,先選了色鉛筆這個容易上手的題材,之後又有齊藤謠子的拼布,以及皮革、串珠、刺繡和最近許多部落格熱烈討論的《橡皮章生活雜貨》等選題,創作從平面延展到立體,銷售和口碑都不俗。 

蔣豐雯觀察,日本的手工藝類書蓬勃發展,其實背後有龐大且成熟的商業體系支持,出版、教學、販售、開發緊密結合成一體,再冷門的品項,都不怕找不到參考書,和台灣相比成熟太多。翻譯日系DIY手工藝書,固然可以引用他們的技術強項,但也需要很大的力氣做轉換,像是專業術語的譯法,以及書中使用、台灣卻沒有賣的用具該用什麼取代,讀者實際操作才不會出現障礙。 

太雅生活館「生活手創」:紓壓、療癒、陪伴
太雅生活館新書系「HANDS生活手創」,以MOOK雜誌書形態包裝,連續推出《一對》、《迷你》二書,在手製迷讀者群間打響名號。總編輯張芳玲的發想靈感來自她身邊許多朋友不管工作再忙,都要抽出時間來「親手做點什麼」,像《一對》中的名模主持人孫正華熱中攝影、時尚雜誌副總編輯呂靜雯喜歡彩繪杯具,她們平時工作時間表滿檔,卻仍要撥空留給自己的雙手玩創作。主要因為手製的過程充滿樂趣,讓人心動。只要開始動手,積累的壓力和緊張的心緒似乎在完成的過程中逐步得到紓解,有了暢通的渠道。 

張芳玲說,做手工不僅可以紓壓,也有療癒的功效。有愈來愈多人帶自己做的娃娃旅行,當成伴侶或家人拍照留念,還貼上部落格給大家看,有不少是三十五歲以上的熟女。看似童心未泯的「裝可愛」行徑,卻正好說明了布偶寵物作為安靜的「陪伴者」,具有撫慰人心的奇效。療癒系偶像豆腐人、Hello Kitty、小熊維尼,在日本、台灣滿街都有,若能親手做出自己心愛的布偶,豈不更妙?張芳玲觀察書市指出,毛布料製成的填充娃娃最和膚觸親近,人偶和動物是討喜的造型。如《布料羊毛氈狗狗愛裝cute》(紅色文化出版)、《手作泰迪熊家族》(積木文化出版)、《淘淘手工人形布娃娃》(春尚出版)等,都是切合本地讀者喜好的書籍。 

視覺系編排劇場化演出:把夢想帶回家
張芳玲進一步說明,手製書更重視的是美感氛圍的呈現。這明顯受到日本雜貨書的影響,場景、構圖、配色和道具全都經過精心設計搭配,示範的步驟圖像紀錄片畫面一樣,慢慢把雙手展演的故事「說」出來。女性讀者夢想多時的「家」,在書裡生動上演。 

把手製書帶回家,像攜走一份完整的生活提案,心理上更像身歷其境,實現自己對生活的嚮往。這已經和實用性強、訴求按圖執行的手工藝書,層次上有所不同。張芳玲規劃「HANDS生活手創」書系只用三分之一篇幅介紹實作步驟,書裡比重最多的是主題型的報導,原因就在此。她說,固然有手工愛好者照著書一步步動手做,但更多讀者在意的,是這本書能不能營造出一場有趣的「生活大夢」,一翻開就感受到濃濃的創意密度撲面而來。 

自創品牌商機無限:「創意」替手感加碼
手製品不僅自玩自賞,還可以上市販賣,「手感」成為發燒商品行銷元素。獨一無二的個性,讓同好愛不釋手,標榜純手工製作,售價也不便宜。從台灣熱銷到大陸的《創意市集》(田園城市出版),鎖定倫敦手製特色品牌完全導覽;近日更有以本地手製品牌為主角,深入工作現場報導的《手工自創品牌》(積木文化出版)上市。手工肥皂、訂製涼鞋、手工拋光銀飾、編織布偶,每件商品的精采成形,靠的都是創作者莫大的執念和熱情。 

「手製」蔚然成風,市面上DIY參考書不勝枚舉,「自己做」不是問題,但想用個人品牌闖出名號,還得注入更多創意元素。例如不少手製娃娃都讓人「似曾相識」,輕易辨識出血統出自哪個明星公仔,創作者的面貌個性反而破碎模糊。日本和歐美的流行美學,在本地作品上也留下清晰的斧鑿痕跡,猛一看甚至以為是仿冒品。少有創作者成功媒合在地特色和趣味,汲取本地傳統圖騰和技法,原創出氣味鮮明的自我風格。「手製」在台灣漸成顯學,國外更有不少例子顯示:「手感經濟」含蓄龐大商機。但如何從「扮家家酒」式的手工藝層級突圍,轉為能量豐沛、自成一格的個性良品,各色引領新風潮的手感創意書中,或許有提供深度思索的端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