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漢寧生在六十三歲的時候揚言要促進「古典的革新」,於此同時提出的PH5則實現了這項承諾。當漢寧生剛發表這款燈具的初期,任誰也想不到,世人能如此完美地適應了霧面燈泡。

ph01.JPG  

由利用等角螺線原理、用來反射光線的四片主要燈罩,與二片漆成紅色及藍色的較小反射板形成的基本構造,能夠讓使用者不用直視光源,實現了無眩光的目標。燈具上方有用來隱藏吊座的頂蓋,下方則有底蓋,完全阻隔了直射光的放射。分別漆成紅色和藍色的兩片小型反射板則被藏在看不見的地方,不會影響外觀。會漆成這樣的顏色,是考慮到這麼作可以反射出一天當中光線最美好的時間帶,也就是黃昏時分的光色。由四片主要燈罩構成的PH5,外型真的非常優美。即使在上市後已經過了半個世紀,PH5至今仍為世人愛用,佳評如潮,歷久不衰。

不僅限於光色及外型,漢寧生對PH5的構造也做了極完善的處理。想要換燈泡的時候,只需解開頂蓋上的掛鉤,就可以輕易地把燈罩拆卸下來,還可以調整燈座高度,藉以微調燈光的位置(一開始就有這樣的設計)。除此之外,每個燈罩都是由三根支架支撐,拆卸十分容易,在維修上也非常簡單。然而,沒有幾個人知道,這款PH5當初設計的概念是要吊在距離桌面六十公分的高度上,垂直照度非常亮。大家都以為PH5把光源隱藏起來,其正下方的亮度會很暗。事實上,PH5的照度就跟從天花板上垂吊下來的電燈泡照在桌面上的亮度一樣。單單在燈罩上採用了等角螺線原理,就能夠擁有如此多優點,無怪乎過了這麼多年,PH5仍被世人譽為傑出的作品。

保羅.漢寧生一生中設計的照明器具超過一百種,而且始終以追求「高品質的光線」為前提,這也是現代照明器具的發展基礎。當二十一世紀的先進國家紛紛面臨高齡化社會的問題時,追求「高品質的光線」也是為了老年人的幸福著想。因此,他的理念今後也將永遠地被傳承下去吧!


註釋:

保羅.漢寧生(Poul Henningsen, 1894~1967),二十世紀初丹麥建築家、藝評家、劇作家兼詩人。被譽為丹麥最傑出的設計理論家,他曾在哥本哈根的技術學校和丹麥科技學院學習。以其姓名縮寫為名的PH燈是他的代表作。素有近代照明工具之父的美譽。

以上文字摘自積木文化即將出版之《設計良品》一書/2009.02.24 上市!

 pddesign022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