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27, 2008
Tags: Pei-Zhu, 數字北京, 朱錇

為迎接2008年奧運, 這兩年來北京大興土木, 古城北京成了國際建築師的競技場。前衛建築與充滿未來感的設計, 令北京城天際線呈現前所未有新活力。

中國建築師朱錇是這批北京新建築群中, 唯一取得奧運建築項目的本國建築師。能擊敗6組國際級建築團隊出線, 作品「數字北京」最終獲得官方肯定, 足見朱錇在建築界中的地位。

對於朱錇, 台灣兩家平面媒體都作了報導, 聯合報更是以全版篇幅, 完整詳盡地介紹朱錇重要的三項建築作品, 謝謝記者陳宛茜的用心, 讓台灣民眾能有機會多了解這位中國建築界的新明星。

對於北京城古蹟、四合院等歷史文化建築遺產的維護, 在梁思成等大建築家的失敗之後, 似乎民間對於這方面的努力始終對抗不了政府強勢只為發展的政策。這樣的例子在各國各大城市皆可見, 只是程度不同。

朱錇提出的「消失的建築」, 力主「隨環境而變」, 不著墨在建築本身的特異與突出, 如此方能「永不過時」。這樣將建築設計視角躍上歷史時間線的格局, 絕非諸多泛泛建築作, 只著眼五年十年者可與之比擬。

Studio Pei-Zhu 朱錇建築事務所:www.studiopeizhu.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築師朱錇 針灸孤島北京
【聯合報╱本報記陳宛茜】 2008.05.26 08:50 am

 2527562804_e4982e7607.jpg  
 北京奧運建築師朱錇,來台演講。記者蘇健忠/攝影

前衛建築空降 四合院淪陷
一九五○年代,毛澤東下令大規模拆除北京城牆,梁思成提出「梁陳方案」對抗;五十年後,北京面臨更天翻地覆的巨變:水立方、鳥巢等前衛建築空降北京,搶走屬於四合院的地盤。在這一場八國聯軍的建築入侵戰中,北京建築師卻彷彿沉默了…。

二○○六年,建築師朱錇受邀參加西班牙卡那瑞亞建築展,當地報紙以整版報導他為新北京做的城市與建築研究。他卻對這個在世人眼中耀眼的「大躍進」城市,提出一個灰暗的註解:「孤島城市」。

朱錇是近年中國建築界最閃亮的名字。他先是打敗六組國際團隊、取得奧運資訊中心「數字北京」的設計權,成為唯一拿到奧運建築項目的中國建築師。

同一年,他和安藤忠雄等十位國際建築大師同台競技,一起為阿布達比設計藝術文化園區;接著他又得到北京古根漢美術館的設計權。這些令人豔羨的機會不僅讓他站上國際舞台,也為中國人吐氣揚眉,證明從「世界建築實驗場」出身的中國建築師,也有能力到別人的土地上進行建築實驗。

和梁思成相似 出身胡同裡
朱錇和梁思成有不少相似處。兩人都是胡同裡長大的孩子,先後在奠定中國現代建築教育的清華大學念書、出國留學。兩人身邊都有一個洋溢藝術氣質的紅顏知己。梁思成有妻林徽因,朱錇培則有一位學藝術出身的女友兼合夥人吳桐。

梁思成學成歸國後,不急著蓋房子,反倒旅遊各地考察中國古建築,尋找中國建築的現代定位;朱錇回國時正逢中國房地產風生水起,他也不急著接案子,反倒花了大把時間考察北京城市問題。

什麼是「孤島城市」?應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之邀來台演講的朱錇指出:「城市空間與城市歷史、性格、住民、文化被割裂,成為一個個漂浮於極速蔓延都市空間之上的孤島。」

城市空間斷裂 仿如孤島群
他認為,過去的皇城北京雖由極權體制打造,卻擁有一套完整體系、與居民產生關係。工業革命改變中國人的生活之後,建築無論新舊,都和居民生活形成一種斷裂,產生「孤島北京」。

朱錇把北京歸納為五個孤島。二環內的老城就是一個孤島,所有人進出二環都必須透過高速路;「過去擋人視覺的城牆消失了,卻形成更大且看不見的城牆;過去的城牆可以攀越,今日的城牆卻是川流不息的高速路。」朱錇認為,高速經濟砌成的無形之牆,比磚牆更讓人孤立。

「我正在探尋一種把孤島城市變成經絡城市的方法!」朱錇引用中醫的「經絡」觀點,在五個北京孤島中,各找到一個建築進行「針灸」。每個建築就像一根針,刺激孤島、打通隔絕孤島的無形牆壁,讓北京成為一個「經絡城市」。

至於鳥巢那些與北京格格不入的「空降建築」,在朱錇眼中並不算是「孤島」。「奧運是世界性活動,本該由全世界的建築師一起打造。」他認為,北京透過這些建築和世界產生連繫,「這比再造一個天安門有意義!」

設計消失的建築 抓住永恆
對於時間,朱錇曾經懷抱焦慮。他的辦公室窗口下是一排老胡同,「一天之內,幾十個胡同就被塗抹了!」目睹新舊北京的快速汰換,朱錇想尋找「永不過時的建築」。

一開始他立志做「未來建築」。他大聲宣告:「我的作品不只立足當代,更要放眼未來!」奧運建築「數字北京」、阿布達比建築「漂浮空間」,以及青城山上的岳敏君美術館,就像太空飛船闖入地球。

然而朱錇慢慢明白,再「未來」的建築也不過是歷史一瞬,擺脫不了「過時」的詛咒。什麼樣的建築可以永恆?他轉而從中國經典中尋求更深刻的的哲學觀念,找到一個弔詭的答案:「消失的建築」。

什麼是「消失的建築」?朱錇說是「不強調自己、跟著周圍環境變化的建築」;這意味它沒有外型、「本身根本就不存在」。

北京古根漢 意含老莊哲學
還是「紙上建築」的北京古根漢美術館,便是這樣一個帶有老莊哲學意味的「消失的建築」。它懸空立於幾百年的北京老建築之間,朱錇特意選用鈦鋁合金的材料,讓建築看起來「如雲似霧」,彷彿不存在、卻映照出身旁的老建築。

最奇妙的是,這棟建築可以摺疊、移動,需要時就出現、不需要時便消失,因此可以跟著時代一起變化、永不過時;「消失的建築」反倒得到永恆的生命。朱錇說,這種移動式建築,現在剛好可以用在四川大地震上。

「中國建築師已經到了用作品說話的時代!」在不斷灰飛煙滅的北京胡同裡,朱錇看到了一條新路。

【2008/05/26 聯合報】 http://udn.com/


延伸閱讀:《北京新建築》,積木文化出版,林美慧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9670
建築師、評論家:阮慶岳,張基義,王增榮,王俊雄、黃聲遠、邱文傑、洪蒼蔚、陸希傑、劉國滄……聯合推薦!

因應北京2008的奧運熱潮,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湧入北京觀光朝聖,北京政府早從申奧成功那一刻就陸續為能打造出站上國際舞台的經典建築,延攬世界各地頂尖的建築師公開競圖,在幾年間以大刀闊斧的決心、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日夜趕工,興建各式奧運場地及公共建築,讓這個六朝傳統的東方古都,一時間成了急速蛻變、超速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從定案到設計模型曝光到施建到完工,這些造型新穎的前衛建築,狂熱引發世界各地的記者爭相報導,也沸沸揚揚在網路論壇發酵、發燒。這些與中國傳統建築截然不同的新地景,除了宣示中國大陸創新求變、展現雄厚國力的企圖,更肩負著融合中國傳統精神文化意醞的使命,藉著2008的奧運盛會,將成為引領全球的視覺焦點。

本書以專業撰文佐以實景拍攝的精彩照片,為讀者介紹到北京不可不看的指標性建築,包括耳熟能詳的「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建築群;滋養著大陸當代藝術市場、吸引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畫廊工作室進駐的聯合國型藝術聚落——「798藝術園區」及「草場地」;耗資千億、普立茲建築大師設計的「北京國際機場」;荷蘭怪卡建築師庫哈斯打造的「中央電視台CCTV」;當然還有商機無限、最紅火SOHO&SHOPPING天堂的「北京建外SOHO」,以及早成為中國最亮眼的六星級豪華旅店——「長城腳下的公社」。

此外,本書收錄北京當代重要評論家的專文,深入探討二十世紀以來北京建築的傳統與蛻變、面對國際建築同台競技的強大壓力與階段建築的轉捩點,以及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建築事務所」訪談,讓讀者對北京當代建築有全盤而通透的理解,也讓本書有別於雜誌報導的扁平導介,更具深度和視野。本書書末附錄建築地圖及詳細交通資訊,供自助背包客按圖索驥,讓你熟門熟路認識北京新建築。

作者簡介

林美慧

東海中文系畢,曾任傢飾雜誌執行編輯、EGG雜誌執行主編、蛋報總編輯、EGGroup執行經理。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2007、2008台灣設計師週文宣統籌,仍優遊於建築、設計的領域不可自拔。

1975年出生的林美慧熱愛創作。於傢飾雜誌工作期間,因採訪工作結識了台灣不少知名的建築師,並與之建立深厚友誼。2001年9月,在建築師洪蒼蔚的邀約下共同創立EGG雜誌,開創了以建築/設計/時尚等概念融合的新方向,更以創新的美學風格得到金鼎獎、金蝶獎等獎項的肯定。長年的工作經驗,讓她對台灣建築界有更紮根的了解,而EGG雜誌廣大的設計面向,也令國內讀者開闊了視野。至今是自由文字工作者,並參與2007、2008台灣設計師週籌畫,負責文宣統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積木文化 的頭像
    積木文化

    積木文化‧發掘日常中渴望的美好與趣味cubepress.com.tw

    積木文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